寶寶小時候可以說是“沒有性別”的,新生兒不論男女,都可以被異性照顧,也可以親親密密地一起玩。
隨著寶寶長大,孩子有逐漸產生自我意識,爸爸應該開始跟女兒“避嫌”,媽媽應該開始跟兒子“避嫌”了。
帶兒子去女浴室洗澡被攔下泳池、健身房、還有傳統的澡堂等地方,都會有一個公共的淋浴間或者更衣室,不少家長帶著異性的孩子,就會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張雪兒子今年剛好4歲半,她想帶著兒子去洗澡,買票的時候,售票員問:“男孩多大了?”
張雪說:“4歲半,還小呢,跟我一起洗。”售票員不同意:“姐,這孩子得自己洗,3歲以下才能跟您一起。”
確實規矩在那擺著,人家白紙黑字寫著,張雪也為難:“通融一下不行嗎,孩子不能自己洗。”差點沒跟人吵起來。
售票員還是拒絕了:“考慮到其他顧客,等下次孩子爸爸帶著來,或者讓我們一個小哥進去看著吧。”
還是另一個女顧客站出來:“你看你孩子這麼大都知道害羞站在你身後,你這麼大歲數咋就不知道男女有別,於是也不是你家開的。”
張雪好像被全屋人針對,到底還是沒洗,一臉羞愧地離開。
帶孩子去異性浴室,到底應不應該通融不建議父母帶孩子進異性浴室。
相信在東北,不少男孩,甚至有一部分女孩,也經歷過這種“尷尬事”,這種事其實對大人和孩子都有影響。
其實孩子2-5歲正是建立性別的關鍵時期,家長如果沒有好好引導,孩子可能會出現陰影。
對於孩子來說
有些男孩四五歲還被媽媽帶去異性浴室,對於這樣“不尋常”的事情,不少孩子表示,長大後還記得自己跟媽媽去女浴室的場景。
這對孩子的衝擊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經常去的話也有可能被年紀稍大的女性“逗著玩”,帶著說說話什麼的,孩子會覺得不舒服,甚至產生心理陰影。
對其他女客人來說
女浴室不止有年長的、不在意這件事的女性,也有年輕的小姑娘小女孩,她們被異性盯著,就算是小男孩,會覺得不舒服,很難受。
對於這樣的事情,如果爸爸沒時間,可以讓別的男性長輩帶著孩子去洗澡,或者就在家洗了,畢竟現在家裡條件不像從前那麼困難了。
孩子應該正確認識認識男女差異,性別意識要從小就開始教育一些心理研究指出,3歲左右的寶寶性別意識就開始萌芽了。
在孩子2-5歲的階段,家長就要開始考慮從日常生活中給孩子進行性別意識的教育了。
洗澡是個很好的契機
從孩子2歲起,就要爸爸給男寶洗,媽媽給女寶洗,洗澡的時候就可以跟孩子講“你是個男孩/女孩,你不可以讓異性看你甚至幫你洗澡的。”
透過日常遊戲,建立性別意識
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玩過家家,媽媽可以跟寶寶說,爸爸是男性、媽媽是女性,給孩子一個基本的男女意識的辨別。
父母態度要正常
不需要過度強調什麼是男孩應該做的、什麼是女孩應該做的,別讓孩子的思維固定化,只讓寶寶們有男女判別和隱私意識就可以。
男孩也可以不那麼勇敢,可以被媽媽保護,女孩也可以大膽堅強。
面對性別意識和性教育,爸爸媽媽不要害羞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年幼時期家長的一切行為都關乎這孩子的成長和性格的培養。
性別教育就是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的,家長在這方面越是遮遮掩掩,孩子就會越好奇,不如直接在他們小的時候就直接跟孩子普及性別意識和性教育。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保護好自己,不侵犯別人隱私的同時,也保護好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