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下小寶寶之後,孕媽的身體會因為分娩而出現很多變化,比如子宮的收縮、體重的驟降等等。不過又有多少人會知道,小寶寶的身體在分娩之後也會出現很多奇妙的變化。事實上,正是由於這些變化,小寶寶的身體才能真正的從胎兒狀態轉向嬰兒狀態,家長們想知道這些變化都有哪些嗎?
一、適應地心引力
當寶寶還身處孕媽子宮的時候,他們的活動能力是相當的強,不僅能夠靈活的擺動四肢,還能輕易的翻動身體,而產生這一切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周圍有著一層厚厚的羊水。事實上,正是由於羊水的作用,寶寶在孕媽肚子裡幾乎不怎麼會受到重力作用的影響。
但是當寶寶出生之後,他們周圍的環境產生了變化,重力的作用無處不在,以前能夠輕易做的動作再也無法完成,甚至抬一下手臂也變得很困難,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適應,慢慢學習。
二、改變血液的流向
小寶寶出生之後,他們身體產生的另一個神奇的變化就是血液的流向改變了。眾所周知,胎兒主要是透過臍帶來從孕媽的身體獲得營養物質的,而其中的介質就是血液,所以常人所說的骨肉連心還確實存在著科學依據的。
不過在小寶寶出生之後,他們會在兩三天內完成動、靜脈導管的閉合,血液的流向也會產生變化,最終小寶寶會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完成自己的血液迴圈。
三、主導感覺產生變化
當胎兒還在孕媽的肚子裡的時候,由於羊水的阻隔,他們的聽覺和視覺起到的作用並不大,起著主導作用的還是胎兒的觸覺。但是在小寶寶出生之後,這種主導的感覺會因為環境的變化,由觸覺主導變為聽覺主導。
至於視覺,小寶寶還需要很長的一段發育時間來完善。所以當小寶寶們啼哭時,寶媽的懷抱往往最能解決問題,因為小寶寶對媽媽的心跳很熟悉,聽著這種跳動他們會感覺很安心。
四、呼吸方式改變
和血液流向改變的原理一樣,由於小寶寶出生之後,他們的臍帶會被剪掉,原本透過臍帶獲取氧氣的通道被迫關閉,所以就必須透過新的方式獲得氧氣,而這個方式就是用肺呼吸。
事實上,分娩結束後嬰兒能否正常啼哭是判斷整個分娩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只有當嬰兒發出啼哭的聲音,醫生和產婦才能放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