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碩士。16歲男孩貓先生的媽媽,多年科技記者,醫學記者,科普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生命世界》等多本少兒科普雜誌撰稿人。著有少兒科普書《超級農業》、孕產期保健科普書《媽媽寶貝愛妻錄》、《盧良恕院士傳》等。
在內測及上線試用階段,發現新一年級的家長們,遭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題:
某家長:孩子加減號不分,把所有速算題的“-”都看成了“+”,按照加法做所有題目都做對了,一道題都沒落下!這滿頁紙的“X”,祖國江山一片紅,父母單打還是混合雙打?
我給個建議:打……卡!
“+”“-”不分誰之過
其實,看錯加減號這事真不怨孩子,孩子心裡也苦,家長要體諒。
別看我後來一路順風考入了北大生物系,小學三年級以前,我卻總因為算術錯誤被找家長。其實,我是乖孩子、好學生,做題很認真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看錯題目,“+”“-”,6、8、9、0、1、7,2、5。
在小學一、二年級,我攤上的數學老師比較勢利,她看學生的眼色取決於家長的權勢。每天揹著補丁書包、穿補丁衣服、其貌不揚的我,自然無論如何落不到她的法眼之內。加之我做個加減法都一堆錯誤,老師自然逮到機會就出言貶損。我呢,也就一直是中等生。
小學三年級,我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師李老師,她教數學,同樣注意到我一大堆的“小馬虎”。她採取了不同於前一位老師的辦法,她鼓勵我,說我聰明,記憶力好,有想法,非常難得。
她找我媽媽、找我在上五年級的姐姐,請家裡人一起來幫助我改掉“小馬虎”的毛病,提高算術的準確率。但是,我的算術準確率提高了嗎?
事與願違,無論我如何注意審題,如何認真做題,錯誤率依舊高位執行。這是怎麼回事?
直到後來,我進了生物系,學了遺傳學,研究了大腦神經發育,我才知道:這不是馬虎,不是孩子不認真,而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在有些孩子,比如我身上,就表現得很明顯。我是認真地審題了,我眼睛看到的+是+,-是-,2是2,5是5,可是在大腦處理這些視覺訊號的時候,發生了混淆,於是2被誤以為是5, 2+7原本應該是9,結果變成了5+7=12。
不過家長也不用擔心,這種現象隨著孩子的視覺中樞發育,自動就會消除。我到小學四年級以及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這類說不清楚的馬大哈事件。
請保護好孩子的自信
我很幸運,遇到有愛的老師,有愛的父母。他們沒有因為我做錯題,就認為我不認真,糊弄事,把這些錯誤歸結到我的學習態度上,對我進行批評教育。反而一直在鼓勵我,強調我的優點,保護我的自信心,甚至還特意地出些難題,讓我體會到自我實現感。
所以,雖然是家長的SOS,但我真的很同情那個在家裡把減法題都做成加法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上進的,都希望自己把題目都做對,把難題都解答出來。但是有時,他們個體的認知發育和神經發育就處在那麼一個階段,小孩子克服不了。
我自己的孩子貓先生上小學後,也有一段經歷了類似的問題。他的幼兒園同學和小學同學也有相當比例經歷了這樣的問題。我的辦法就是現身說法,告訴大家我曾經的經歷,讓家長不要著急,不要因此苛責孩子。
孩子是身不由己,我們做家長的,最應該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艱難處境,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採取措施增強孩子的自我實現感。要發掘孩子的其他方面的長項,並特意拎出來,加以強調。
我的父母和李老師,當年選擇了靜待花開。我最終在高中階段終於一躍為年級前三,最後以全省16名的成績上了北大。
我當年,學業競爭壓力沒現在這麼大,每個孩子都在不疾不徐地按照人類孩子認知發育的節奏成長。但是現在不一樣,從幼升小到小升初,到中考,再到高考,每一步都是白熱化的競爭,提前學,超量學成了中小學生的常態。
社會沒有給孩子們提供靜待花開的大環境,孩子們承受著同伴壓力,同伴壓力帶來的就是自信心的降低和自我實現感的毀損,孩子很容易在學業成績上甘居末流,自暴自棄。
所以家長和孩子還是要有所作為。
實際上,這種看錯題的問題,通過適度的強化訓練,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所以家長們要做的是:
1、和孩子懇談,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無關他的學習態度,這是神經發育中的正常現象。
2、明白這種現象帶來的馬虎問題,是可以通過針對性的算術訓練得到緩解的。
我們最近新推出了的低年級速算,查遺補漏20題刷刷練,和模擬學校速算考試的百題速算在家練。
這個模組是小乖爸爸根據自己的心得,並應家長的訴求開發的!
能看到孩子的答題成績、用時,還能儲存並列印試卷。
圍繞學習進度開發
計時、準確率、可列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