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關於“孩子是應該接受中國的應試教育還是學習西方的快樂教育”的爭論從未斷過,恰巧前幾天發生了一個令人悲痛的新聞,再一次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我不得不說,我活的太累了。”
“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成人一般,為你們我早已絕望。”
多麼稚嫩的年紀,說話的口吻卻如同大人一般。
一句“活得太累了”,讓人揪心的疼。
他寫下這封“絕筆信”後,跳樓身亡。
從此長眠於地下,他可以多“睡”會兒了,只是這一覺,再也“睡不醒”了。
針對這件事,網上有人批判說,現在孩子就是生活條件太好了,不懂得知足。
還有人說,應試教育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了,寫不完的作業,一次次的考試,都成了壓垮孩子的稻草。我們應該提倡“快樂教育”,讓孩子從小在沒有壓力、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其實我覺得,這始終是一個偽命題。
一、近幾年,我們看到網路上孩子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輕生的事件越來越多。
當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將很多事件推在了我們眼前。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各種產業趨於飽和,中國又人口眾多,好的崗位就那麼多,勢必對人才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中給每個人都施加了很多壓力。
父母會對孩子說,不好好上學你將來工作都找不到,不考上好學校將來大公司你都進不去等等等等。
幾乎在所有平民階層的觀念裡,只有上學才有出路,只有考上好大學才能有一個好的人生。所以別的一切都不要管,死讀書就行了。
什麼是快樂教育,他們不懂,他們只知道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這種觀念錯了嗎?
並沒有。
社會整體在批判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太過於嚴格,給孩子施加的壓力太大,應該多學學西方的“快樂教育”。
而實際上,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多由精英階層決定,嚷嚷著要讓孩子接受“快樂教育” 的也大多是精英階層。
我不懷疑他們說這話的真誠度,他們也許只想孩子做一個“普通人”,他們也許只想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
但是他們的“普通”,是從小就贏在起跑線上的普通,是考不上大學家裡還有礦繼承的普通,是像撕蔥一樣創業賠掉了幾個億也沒關係的普通。
精英階層所掌握的資源、財富及社會地位,足以讓他們的孩子“普通”到贏在起跑線上。
前幾天我還寫過張桂梅老師,她創辦了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接受採訪的時候,她直言不諱的說她學校裡的孩子接受的都是填鴨式教育,因為他們基礎太差了,只有這樣,才能救孩子,孩子們才能考上廈大、川大、武大。
對於平民階層,哪來那麼多教育方法呢,如果不使出吃奶的勁刷題,爭的頭破血流的考上好學校,很難有機會逆天改命。
二、最近有一句話火遍朋友圈,“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正是出自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最新的一個演講中的金句《不確定時代,教育的價值》。
劉教授其中的一個觀點是:我們不能搞應試教育,要搞素質教育。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快樂教育中成長,不要讓孩子殘酷的競爭,應該接受孩子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
她還拿自己的女兒舉例子,說可以接受女兒成為一個普通人,甚至以後長大了開個奶茶店、煎餅店都可以。
可他們家的“普通”,中國十幾億人口中可找不出來很多例。
劉瑜的背景,可不是普通人的背景。
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就去哥倫比亞攻讀博士。先後又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劍橋大學任教,後回到中國,在清華任教。
中國人民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清華大學,光是這些名牌大學的光環,就足以碾壓大部分人。
這樣的人,放在清華大學可能是很“普通”,但是單獨拎出來放在社會上,可是萬里挑一的高知。
她的背景金光閃閃,她的老公周濂也毫不遜色。
畢業於北京大學,後去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
兩個人都畢業於名牌大學,一個是教授,一個是副教授,我真的不相信,他們的女兒能變得多“普通”。
對於劉教授說的,希望女兒在快樂教育中成長,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也沒關係,其實我毫不懷疑這些話的真誠度。
她孩子即使不讀書了,也絕不會“普通”,父母的履歷金光閃閃,就算她開奶茶店、開煎餅店,倒閉了,也有他們在背後撐腰。壓力大,不讀就是了,快樂最重要。
但是如果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提倡“快樂教育”,那就真的是普通到連飯碗都可能沒有。
三、我弟弟和我影片的時候,和我說:“姐姐,我現在一天休息時間都沒有,一週5天課,週六學校免費補課,周天要去補習班。”
雖然他是笑著說的,我卻感覺很心疼。
按網上家長們的話說,弟弟算是很幸福的了,因為很早就在大城市讀書,享受的教育資源也更好。
但正是因為這樣,他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才更大。
周圍要麼本地人,要麼拆二代之類的,他只有更努力,才能脫穎而出。
我弟弟最喜歡游泳,但是他現在基本上都沒有去過。
我經常和爸爸說,您帶他去遊游泳吧,讓他放鬆一下。
爸爸說,他不吃現在的苦,就會吃將來的苦。
是啊,我們都不是撕蔥,不努力,怎麼躋身於前列,怎麼光芒四射呢。
“快樂教育”,不是對每個家庭都適用的。
爸爸一直都認為,填鴨式教育,雖然孩子累點,但對我們平民階層就是一次逆天改命的機會。
四、看到很多自媒體和網友把中國應試教育罵的體無完膚。
我覺得我們國家不可盲目模仿“快樂教育”,還是應該根據當下的教育體系循序漸進的進行改革。
日本就曾經跟風推行過“快樂教育”,說白了就是要為學生“減負”,培養更有創造力的孩子。
學校不公佈成績、不進行排名、減少學習內容、降低課業難度......
原以為這種教育方式會更好,但很尷尬的是,正是這種改革的教育方式讓日本在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中數學排名從第一名了第六名。
而且後來跟蹤調查後發現,這些孩子長大後,只會享受當下,根本不關心未來的處境,一度沉迷於網路、遊戲,不止不想工作,甚至戀愛都懶得談,被人稱為“平成廢物”。
最終,日本政府拋棄了這種教育方式,經歷了較為慘痛的教訓。
其實出現這種結果,並不出人意料。
都說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的話結果導向肯定會更好。
但你現在讓孩子釋放天性,告訴孩子你快樂就好,學不學習無所謂。
那誰會去努力學習,誰想競爭,多看看凹凸曼不香麼?
曾經和我大學書記聊天,聊到她女兒的教育問題,我說,您應該讓小孩子選擇她感興趣的東西。
書記說,小孩子的興趣就是玩,她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選擇,還是需要大人鞭策,才能慢慢的培養興趣愛好。
我對這番話記憶尤為深刻,現在也不難理解。
小孩的天性就是愛玩,人會本能的逃避一切讓自己痛苦的事。
你現在讓小孩子自己選擇,放任不管,我覺是對他未來極不負責任。
他現在是快樂了,校園內很開心,家長、老師、學校都輕鬆,而在他後面漫漫餘生中,誰又會為他的快樂買單呢?
當缺乏知識,只能從事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工資甚至不夠養家餬口,還能快樂嗎?
“快樂教育”如果讓孩子停止了學習的步伐,那教育的結果必然是個悲劇。
家長們能做的,絕對不是給孩子一個甚至都不用寫作業的“無憂無慮”的童年,而是讓孩子尋找自己的價值、成就所在,然後引向屬於他們真正的快樂。
免得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五、不管是“快樂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要根據家庭情況而論,不要盲目跟風。
再說,“應試教育”也會培養孩子自律地艱苦訓練,這本身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抱怨老師、抱怨學校、抱怨教育體系,最後老師不教、學校不管,最終吃虧的還是孩子。
不管什麼教育方式,只要回到最簡單的訴求,能拿高分,能考上好學校,這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