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一些孩子總是因為一些小事就會發脾氣,情緒波動非常大,和人相處起來很難。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令人討厭的性格,跟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現在的父母總是特別的年輕,沉不住氣也是很常見的,有脾氣總是想要發洩出來,也總是會拿孩子當做發洩的物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媽媽則是這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裡,並且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模版。孩子本就是無瑕的白紙,所以說外界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歷史上也不會出現孟母三遷的典故。如果媽媽的脾氣不好,即便是在笑的嬰兒,也會被他們的情緒所影響到,更何況是已經有認知能力的孩子呢?

01.脾氣差的媽媽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對精神的影響

有一些媽媽,經常因為孩子的作業、任性和調皮的問題,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還會動手打人。有一些媽媽一旦有了一些脾氣,就會將這種不良情緒發洩在孩子的身上,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已經對孩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這種做法長此以往的話,就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巨大的創傷,皮肉上的傷口是會癒合的,但是心靈上的創傷是永遠不可能癒合的。將所有的問題都讓孩子來背鍋,這本來就是錯誤的想法。既然孩子存在問題,那就證明孩子的家長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改變孩子之前,身為家長已經要改正思想。

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如果身為一個家長脾氣暴躁,就會給孩子一種恐懼感,讓孩子不會輕易的接近你,因此產生畏懼的心理,會沒有安全感,在孩子的生長道路上,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父母脾氣暴躁的案例有很多,但是最後都是一個結果,那就是父母的脾氣越是大,孩子就越不聽管教。父母脾氣漸長的同時,孩子的壞習慣也在逐漸增長。如果有一天孩子也在對你發脾氣,你就會知道,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都在於你。

使孩子產生壓力

一般脾氣暴躁的母親都非常的強勢,而強勢的人又往往都是完美主義者,希望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長,對孩子的要求非常苛刻。總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只要孩子做錯一點,或者違背了媽媽的意願,媽媽就會開始怕脾氣,逼迫孩子忍受。正是這些自以為是的“付出”,才是讓孩子產生壓力的原因,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心,缺乏安全感,即便是孩子長大成人了,也會感覺很自卑。

02.如何才能讓自己不發脾氣?

換位思考

在你斥責孩子的時候,不妨讓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旦你學會了換位思考,你就會發現,可能你在自己孩子的那個年紀,並沒有他做的好,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平靜的告訴他正確的解決辦法。

放慢自己的語速

一旦在和孩子交流中發生了情緒激動地話,那就要剋制自己,讓自己放慢語速去說話。因為你的語速過快可能會讓你更加激動,並且做出自己後悔的事情。一旦放慢了語速,你就會意識到,其實這件事情很好解決,並不是只有用爭吵的方式才能處理好。

通過正確的方式發洩情緒

其實很多時候,媽媽發脾氣,跟孩子真的沒有關係。例如買個菜根菜場老闆拌了幾句嘴,出門遇到了自己不喜歡人,導致心情很差,或者在工作室和同事因為方案的問題出現了分歧。但是如果你不去釋放的話,就會積少成多,一旦孩子因為某個事情做錯了,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你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將孩子當成垃圾桶,將所有的不愉快,都發洩在孩子的身上。其實最正確的釋放方式是運動,只要這些憤怒都隨著汗流流出來,你就會發覺其實這些事情根本就不需要生氣。

03.怎樣才能是想孩子表達愛的正確方式?

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也有著自己的情緒,作為父母,你沒有資格對他們的所有事都進行干預,也沒有權利要求他們按照你的想法來完成,即便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例如,你強制他去睡覺、你要求他們吃完飯才可以下桌等等,這些都是你強加給他們的想法。其實有一種教育方式叫挫折中成長,只要他們在這件事中長了記性,就不會再犯了,所以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學會成長。

言出必行

對待孩子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言出必行,你不要認為孩子還小,騙騙他們不會有什麼的,除非你真的希望孩子不再信任你。既然身為家長,那就要做到言出必行,既然答應了孩子的要求,那就不能再他們哭鬧所求的時候斥責他們。例如,你要求孩子在穿衣服的時候放下玩具,那他沒肯定會哭鬧不止,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要答應他們,一旦穿完衣服就會還給他們,只有你真的還給他們,那在下一次穿衣服的時候,他們才會信任你,安心的放下玩具。

對孩子要有耐心

面對孩子的頑皮時,一定不要急著生氣,仔細的想一想,這真的都是他自己的錯嗎?即便是他的錯,自己就必須要發脾氣嗎?所以你要做到的就是壓制住自己的怒火,心平氣和的和他講道理。對待孩子,你要用所有的耐心,並且最大限度的去滿足他的合理請求。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用什麼態度對待孩子,那這種態度也會逐漸成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所以不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粗暴的人,就一定要用耐心去對待他們。

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永遠都是徘徊在崩潰的邊緣。但是對於孩子,他們還是關心和愛護的,只不過方式表達的不正確而已。其實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愛之深,不必責之切。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去幼兒園接送孩子時,家長最應該和老師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