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長對腿型的關注,從寶寶還沒出生就開始了。 如今正趕上“大長腿時代”,娃的腿型問題越來越被重視。 試問哪個當父母的,不想讓孩子擁有完美溜直的大長腿呢?

但是在娃生長髮育的過程中,總會有些“攔路虎”阻擋著寶寶的成長。 疫苗君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3歲孩子腿部畸形,竟然是因為媽媽過早扶站、給娃使用學步車導致的!

不想再看到這樣的新聞,這就帶著滿滿的乾貨走來了! 腿型發育有什麼規律?怎麼判斷腿型是否正常?哪些小事會損害娃的腿型? 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腿”的世界。

1

異常腿型,請自查! 有家長反映:寶寶一歲半還是O型腿,是不是有問題呀? 其實寶寶2歲前都會有一點O型腿,這跟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長期蜷縮的體位有關係,是正常的。 大多數寶寶的腿型都會經歷一個從O型腿到X型腿,最後再逐漸變成正常腿型的過程。 寶爸媽可以對照下圖中的發育規律,來判斷自家娃的腿型情況。

6歲前孩子腿彎大多數都是生理性的,家長不用太擔心。 那麼哪些情況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呢? 接下來,讓疫苗君手把手教你排查腿型異常!

O型腿1

O型腿別名“羅圈腿”,醫學上稱“膝內翻”。

測量方法:在孩子睡著或完全放鬆地平躺時,把他的褲子或紙尿褲脫掉,輕輕地將他的雙腿併攏,讓踝關節靠攏,然後觀察雙腿膝關節間的距離。

1小於3cm,說明孩子腿型正常;2在3~6cm之間,需要繼續觀察;3大於6cm,孩子就可能有O型腿的問題,此時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一步判斷。

X型腿2

X型腿別名“碰膝症”,醫學上稱“膝外翻”。

測量方法:在孩子睡著或完全放鬆地平躺時,把他的褲子或紙尿褲脫掉,輕輕地將他的雙腿併攏,將雙膝靠近,然後觀察兩側踝關節的距離。

1小於3cm,說明孩子腿型正常;2在3~6cm之間,需要繼續觀察;3大於6cm,孩子就可能有X型腿的問題,家長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請醫生進一步判斷。

不過,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這個測定的數值並不是判斷孩子腿型是否正常的唯一標準。除了測量之外,家長還需要觀察生活中孩子的其他細節綜合判斷,比如:

孩子腿型與年齡段不一致。

O型腿超過2歲,X型腿超過7歲,症狀不僅沒有緩解,甚至更加嚴重。

孩子有其他異常表現。

孩子特別不願意走路,經常訴說腿部疼痛或行走困難,明明已經過了學步期,可走路還是十分容易摔倒等。

2

怎樣讓寶寶擁有漂亮腿型?

影響寶寶腿型的因素有很多,要想寶寶長大後的腿型漂亮,家長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正確補充維生素D1

缺鈣會導致寶寶O型腿,很多家長也都在想各種方法給孩子補鈣,但比起缺鈣,寶寶更容易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身體促進鈣的吸收,但在日常飲食中比較難以獲取,所以需要特別補充。寶寶出生15天后,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建議每天攝入維生素D400IU,直至2歲。等寶寶大一點了,還可以透過加強戶外運動、曬太陽,來促進骨骼發育。

避免過早站立學走2

二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週會走,是大部分寶寶的發育階段,但每個寶寶的生長速度不同,不能完全按照這個標準來要求,更不能拔苗助長。有的家長過於著急,提前讓寶寶站立或學走路,寶寶的骨骼發育還不完善,腿部的力量無法完全支撐身體,很容易對下肢造成危害,導致腿部變形。

避免過早用學步車3

使用學步車,和提前寶寶走路是同樣的道理,不僅影響腿型,還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張思萊醫生就曾指出,孩子長期坐學步車,沒有經受爬的訓練,容易引發感覺失調。此外,長期坐學步車,不僅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還容易養成足內翻或足外翻的習慣。

糾正寶寶錯誤坐姿4

大一點的寶寶在玩耍時,經常出現W型坐姿,和將雙腿壓在屁股下跪坐的姿勢。美國兒科治療中心表示:長期保持W坐姿會影響孩子的發育,造成骨骼缺陷、發育畸形以及姿勢控制障礙等問題。經常跪坐,對寶寶的脊椎發育不好,容易形成駝背,還容易導致大腿彎曲,形成O型腿。

正確的坐姿是

盤腿坐:兩腿向內彎曲,交叉半盤腿坐:一條腿伸直,一條腿向內彎曲長坐:兩腿自然伸直或成V型開啟側坐:兩腳彎向同一邊

千萬不要給寶寶綁腿!

對於寶寶的腿型,民間一直有一種給孩子“綁腿”的說法,認為能讓寶寶的腿變長變直。實際上,綁腿非但收穫不了大長腿,還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把寶寶的雙腿和身體綁緊,不僅影響身體血液流動,阻礙寶寶正常的大動作發育,還會導致髖關節脫位,嚴重的甚至需要矯正才能治好。所以,想要寶寶擁有好腿型的爸媽注意了,綁腿並非明智之舉!如果家裡老人給小孩綁腿,也一定要及時制止!別忘了隨手轉發,讓更多父母看到~

1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出生25天的寶寶亞硝酸鹽中毒,竟與媽媽每天泡的奶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