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之前有一則新聞讓很多新生兒的父母都嚇出了一身冷汗:大連市一位只有25天大的新生嬰兒,出現了周身青紫等症狀,醫生檢查後發現,寶寶血液呈現為藍紫色,結合之前詢問家長的病史等情況,綜合考慮孩子為亞硝酸鹽中毒。由於得到及時的搶救,寶寶目前脫離生命危險。

而導致寶寶出現這麼嚴重問題的竟然是:家長使用井水沖泡奶粉,為了避免浪費,寶寶的媽媽也長期食用剩菜剩飯。

什麼是亞硝酸鹽中毒

亞硝酸鹽中毒又名腸源性青紫病,發生的機制是新生兒或嬰兒食入含有大量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類的食物後,在腸道內硝酸鹽還原菌作用下產生大量亞硝酸鹽,血紅蛋白中的大量鐵元素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無法附著氧分子,且阻礙氧合血紅蛋白釋放氧分子,導致全身組織缺氧發生周身青紫的症狀。由於新生兒或嬰兒胃酸過低,腸黏膜通透性較強,對食物的吸收完全並迅速,故發病時間短,症狀顯示快。

根據突然緊急發病、面板及黏膜出現青紫、呼吸困難與皮膚髮紺不成比例等症狀,結合伴有進食亞硝酸鹽食物或藥物史,即可考慮判斷為亞硝酸鹽中毒。

人體過多攝入亞硝酸鹽的危害

如果短時間內經口攝入(誤食或超量攝入)較大量的亞硝酸鹽,則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攜氧能力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稱為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當攝入量達到0.2-0.5g時可導致中毒,攝入量超過3g時可致人死亡。

中毒的特徵性表現為紫紺,症狀體徵有頭痛、頭暈、乏力、胸悶、氣短、心悸、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口唇、指甲及全身面板、黏膜紫紺等。嚴重者意識朦朧、煩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醫生提醒

許多家長在餵養嬰幼兒過程中,不能合理食用蔬菜及使用飲用水是本病發病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重在預防!

餵養寶寶時,家長一定要注意

1

飲食安全

因為純淨水與蒸餾水一樣,不含雜質或細菌,也不含各種無機鹽,缺少了普通白開水中含有的礦物質;礦泉水富含礦物質,磷酸鹽、磷酸鈣過多,而嬰兒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健全,長期用礦泉水衝奶粉會引發嬰兒消化不良和便秘。

所以衝奶粉最好是用自來水,自來水煮沸後,放涼至奶粉建議溫度,再用來衝奶粉就可以了,既不會增加腸胃負擔,也不會破壞奶粉中的營養成分。目前家庭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了科學的處理,質量符合標準,並且自來水中的各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適中,不像礦泉水那麼複雜,也不像純淨水那麼單一。如果擔心自來水不衛生,可以安裝過濾器,安裝過濾器對淨化水質有一定幫助,但是要注意定期清洗過濾器,且要將水燒開再使用。

注意,切忌用高湯衝奶粉,更不要在奶粉中額外新增其他維生素AD、DHA、鈣鐵鋅等補劑,這樣會破壞奶粉中原有的營養配比,加重寶寶腸胃負擔。還有衝調水量不精確,過濃或過淡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因為奶液的濃度會影響奶液的滲透壓,按標準衝調的奶液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營養素,它的滲透壓也在寶寶腸道能接受的範圍內。

若衝調奶液過濃,會增加嬰兒的腸道負擔和腎臟負擔,輕則消化不良、食慾下降、上火便秘,重則出現消化道疾病,加重腎臟負擔,造成寶寶身體發育遲緩。若衝調奶液過稀,奶液中的營養也會被稀釋,尤其是對於1歲之前以奶為主的寶寶,長期食用稀釋的奶液,寶寶容易對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不足,出現營養缺乏,導致個頭小、消瘦等情況。每罐奶粉都有標註建議的衝調比例,尤其是對一平勺配多少毫升水量是有著明確說明的,不同品牌的衝調比例並不完全相同。所以家長在買回奶粉後,在衝調前應仔細檢視,並按照奶粉罐上說明書的比例衝調。

一般奶瓶身上都會有水量刻度線,家長在倒水時可以將奶瓶平放在桌上,一邊倒水一邊觀察水位線。

1.衝調前洗淨、擦乾雙手;2.清潔消毒晾乾奶瓶、奶嘴、攪拌棒等衝呼叫具;3.燒開自來水,晾涼置標準水溫範圍;4.注意觀察自家奶粉罐子上的衝調水溫、水量、勺數說明;5.倒入標準的水量,再取標準平勺數奶粉倒入;6.蓋緊奶瓶後,雙手握住奶瓶,正面順時針搓動奶瓶幫助溶解;

7.衝完奶粉就及時將勺子放回罐中,關緊奶粉蓋子;

8.餵奶前將奶液滴在手腕上測試溫度,溫度適宜即可給寶寶飲用;

9.即衝即飲,喝完及時處理奶瓶,做好清潔消毒工作,以備下次使用。

2

掌握知識

家長要提高科學育兒的意識,主動學習健康知識。不要主觀意識去判斷孩子夠不夠吃,吃沒吃飽。購買奶粉渠道要正規。

如果是母乳媽媽,也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悅、正常泌乳。如有多餘奶量,儲奶和二次加熱時要注意安全衛生。

3

哺乳期媽媽更要注意

嬰幼兒母乳餵養,建議哺乳期媽媽也要注意不食用隔夜蔬菜,及不吃含亞硝酸鹽較多的食物。最後,再次提醒廣大家長在育兒過程中一定要多一分“謹慎”,少一點“馬虎”,孩子的健康可不是鬧著玩的~

21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給娃斷夜奶,不是6個月也不是8個月,按表現判斷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