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請教她數學題,她才給孩子講解完一遍,面對孩子的一臉懵樣,她就想發火。
她才第4天引導孩子時間管理,孩子玩平板電腦時,第3次忘了設定時間,第3次玩超時,她再也不願相信孩子的自控力。
當她讀到,任正非多次提及向衡水中學學習奮鬥精神這條新聞,及當她在電視上看見張桂梅校長對著全國觀眾直言說:
“我們的教育是填鴨式。問題是孩子們基礎太差,不這麼做是救不出她們的,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那些時刻,小王覺著自己逼著孩子上補習班太明智了。
那些時候,小王相信唯有素質教育才是她娃娃們未來幸福的出路------
育兒路上如此這般幾年後,小王得了焦躁症。
當她問我她為何會這樣時。
我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傻乎乎回說,因為她定力弱。
我沒敢直接說:
因為她沒有思考力、判斷力,人云亦云;
因為她不了然事物的發展規律;
因為她不清楚自己是誰;
因為她不明確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而是委婉點接著說:
如果她明確自己想要的是教會孩子會做這道題、這類題,而不是必須要孩子領悟力強到一點就通,我相信她對孩子的耐心會多一些,起碼會再多教兩遍才會開罵。
如果她瞭然事物的發展規律,她會知道習慣的養成也具有它的週期性,它最後一定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她能耐心等一壺水開,卻不容忍自己的孩子在好習慣養成過程中的反覆和曲折。
我建議她將下面這段來自雅各布.里斯的話抄下來,貼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
“感到無助的時候,我會去看看石匠,他們揮舞著錘子第100次敲擊面前的大石,卻沒有看到絲毫裂縫。但當他敲第101下的時候,石塊轟然碎成了兩半。我很清楚,那並不僅僅是第101下的功勞,更是前面那100下的辛苦積累。”
如果她懂得獨立思考,辯證地看問題,而非人云亦云,她會清楚高考是能幫寒門掙脫貧窮命運的最佳選擇;
她會明白提倡素質教育的家長,人家自己已經是透過高考或通過幾代人的奮鬥,掌握了大量的資源,人家已無需孩子再透過高考來躍階。
如果她清楚自己是誰,她會引導孩子走基於她家庭條件最適合她孩子的出路。
假若咱是寒門,但孩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最好引導孩子學一樣能養家餬口的手藝和技術,及培養孩子勤勉自立等品性,而不是浪費時間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或別的教育理念的選擇上舉棋不定到焦慮。
無論社會飛速發展到哪個程度,自己養活自己總是必須的吧!
小王最後打字說,她在孩子教育的事情上似乎明白了,不焦慮了。但她又有了新焦慮,因為她焦慮自己定力弱。
唉,我覺得我還是不應該與她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