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許多的父母,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自己的孩子過的好一點,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對於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丁點家務都不讓孩子做,怕哭了孩子,累了孩子。這樣的方式方法,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1 越溺愛孩子,越令人心寒

我在大學時期遇到一個朋友,在大學的第一天入學,他所有的行李都是她父母在搬,大包小包,把父母那本被生活壓彎的腰更彎了。大學報道手續都是她父母完成的,她卻坐在陰涼處乘涼。入住宿舍時,她就揹著自己的小包,一個勁的往前走,完全不關注後面的父母。畢業時,也是他爸媽把行李從宿舍搬到校門口。這對大家來說,只是一件再微笑不過的小事,卻也從側面反映了家長過於溺愛孩子,都快20歲的人了,還不知道心疼父母。家長總會說,孩子還小,20歲的人還小?那多大的人才不算小?30歲?40歲?還是50歲?

盧梭曾說過一句話:"你知道什麼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你的溺愛,不僅會搭上孩子的未來,還會搭上你的晚年。

2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這個貴,不是說你要有多少錢,而是在於你的眼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孩子總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母。

因為幸福美滿的家庭,雖然不一定能造就龍子鳳女,但也能一家平平安安。而那些有著暴力傾向或者過分溺愛的家庭,最終造成的悲劇,網上一搜一大堆,時不時就能看到一則新聞,悲劇一直在上演,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悲劇發生在自己家中。

當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中,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奮發向上,與社會做的鬥爭,另一種,回家啃老,與父母做鬥爭。

成長之路上,沒有捷徑。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從小吃苦,才能在面對風雨的時候,絲毫不畏懼,靜待風平浪靜,守得雲開見月明。

3 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吃苦

吃苦,一定要從小讓孩子養成,小時候讓孩子吃苦,是對孩子成長的最大幫助。吃苦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在吃苦中得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對個人品質的歷練與提升。所以,吃苦不是一個目的,僅僅只是一個過程。

願你們嚐到背叛滋味,這會教你們領悟忠誠之重要。

  願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理解你們的並非命中註定,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

  當你們遭遇失敗時,願你們受到對手幸災樂禍的嘲弄,這才會讓你們理解競爭精神的重要性。

  願你們偶爾被人忽視,這樣才能學會傾聽;遭受適當的痛苦,那樣你就能擁有同情心。

從小就讓孩子吃苦,並從中思考苦難的意義,汲取戰勝苦難的智慧,讓孩子吃苦吃得有意義,家長晚年才不吃苦。

9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很黏人很黏人的小骷髏》:是朋友,就可以把我的腳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