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想見你202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無時無刻不在焦慮中度過。實際上,焦慮並不會消失,而是一直陪伴著任何人,唯一不同的是看待焦慮的心態。

為人2020年我讀了12本育兒書,焦慮的確變少了,而且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比以前更有耐心了。

這些育兒書中,我著重推薦以下8本吧。

NO.1 《讀懂孩子敏感期》,羅靜著,化學工業出版社

之所以將這本書排在第一位,是因為多數家長與孩子的矛盾源於家長不懂得自己的孩子處於哪個生長髮育敏感期。我認為懂孩子的比單純的愛孩子更重要。懂,才能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

這本書的作者羅靜是中國科學院心理學博士,是一位早教實踐者。在書中,作者重新解讀了0-6歲孩子成長敏感期極其特點。書中的亮點是分別給爸爸和媽媽一些接地氣的積極建議,讓爸爸媽媽更智慧地與敏感期的孩子相處,關注孩子的情緒、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自制力、自信、自尊以及高情商等。

每當聽到一些家長跟我說他們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的時候,我就會根據他家孩子的年齡所處的敏感期告訴他一些應對之法。如果這樣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到別人,我認為讀這本書很值得。

NO.2 《你是孩子的光》,張小桃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做為媽媽,你會發現很少有人喊你的名字了,取而代之的是“XX媽媽”。你會有一種作為孩子的陪襯的失落感。

但是,我們心裡明白,我們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媽媽。作者張小桃在《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裡提到,每個媽媽都想成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那些勇於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媽媽,才能活出孩子的一道光,照亮孩子的人生。

NO.3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心心媽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多數育兒書都逃不脫說到如何看見和理解孩子的情緒,但是鮮少有提到關愛媽媽自己的。

作為孩子的主要養育者,媽媽作為愛的付出者,首先需要獲得愛的續航和充電。一個充滿電的媽媽,才能情緒平和地付出和給予孩子。

我很贊同作者在書裡提到的媽媽自我關愛的方法,以及有效處理“養育合夥人”的關係的原則,可以為隔代養育的家庭提供方法。

NO.4 《高情商養育》,親子心理師 徐婧英著,北京日報出版社

擁有十幾年教育諮詢和育兒經驗的徐婧英,在《高情商養育》一書裡指出,無論是孩子學齡前不好好吃飯、愛打人,還是上學後學習不積極,做作業磨蹭,亦或是青春期叛逆、沉溺網路遊戲、離家出走,這些問題大都是情緒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作者圍繞上述問題,告訴家長該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同時“看見”孩子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並正確向孩子表達愛。

家有未成年兒女的你,一定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NO.5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美)伊麗莎白.克拉裡著,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本書的作者伊麗莎白.克拉裡擁有40年的育兒經驗,書中總結了用“不打罵,不溺愛”的優雅方式養育0-6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三腳凳理論”,即“兒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腳凳。凳子要立穩,需要有三條腿支撐,兒童教育的“三條腿”包括:對自身價值觀的瞭解,對孩子合理的期望,對自我需求的尊重。 ”

不僅如此,本書還可以作為一本育兒手冊,讓讀者對照自己家孩子的問題,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的基本步驟是:情況評估——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與修訂計劃。

另外,書後還附有一份“解決常見問題的150個點子”,方便讀者查詢。

NO.6 《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日]平井信義著,北京日報出版社

這是一本很接地氣的育兒書。平井信義作為一個親自養育過11個孩子的過來人,並從事兒童教育50年的“爺爺輩”孩子養育者,字行裡間,你能夠感受到他的慈祥和對孩子的愛。這本書是作者畢生的育兒經驗總結。

從這本書裡,我從真正瞭解到人們所說的“可怕的2歲”其實是孩子的自主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孩子處於“第一敏感期”。懂得這一點,對於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家二寶就處於這個生長髮育期。這個知識點解決了我現實中許多育兒煩惱。

不僅如此,你還能在書中獲得關於如何教孩子如廁、如何應對挑食的孩子等相關知識。並以此糾正一些所謂的“常識”。

作者在書裡指出,孩子的人格形成與父母的養育方式密切相關,帶著溫暖和善之心養育孩子,才能培養出有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NO.7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日]高取志津香 非盈利機構法人JAM網著,九州出版社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分為合理安排時間、整理好身邊的物品、以及正確的金錢觀三冊。

書的核心觀念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們最好別插手孩子的事,無論孩子愛磨蹭,還是亂放衣服,亦或者是亂花零花錢。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忍住,別把原本屬於孩子的事情替孩子做了,進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當然,在孩子學會獨立之前,家長的正確示範、科學引導以及制定規範尤為重要。而這些恰恰是家長們要學習。

NO.8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日]佐藤亮子著,後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正如《墊底辣妹》裡的老師原型坪田信貴所言“所謂成績好,就是方法好”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天才,他們只是用對了學習方法。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這本書告訴你,學習不僅僅是孩子的事,孩子也希望家長能夠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陪伴他們,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換句話來說,多數時候,學霸是陪出來的。

佐藤亮子最有名氣的標籤就是“東大媽媽”,她的四個孩子都在她的陪伴下考上了日本最難考的東京大學醫學部。這位“東大媽媽”在《最好的書房是你家的書房》裡分享了她陪伴四個孩子學習的一些經驗。

書裡金句頻出,發人深省。下面是一些摘抄,大家體會一下。

現在的社會過於強調“自立”,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有些人嫌麻煩不願盡到父母的職責,才用“自立”來當擋箭牌。……我認為在孩子掌握方法之前,父母以“自立”為名,不幫助孩子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我甚至懷疑放養實質上就是放棄。

孩子該會的知識點沒學會,並深入下一學年,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的失責。

以耽誤複習為由,強迫孩子剪短頭髮,這麼做太不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了,而且還會打擊孩子備考的積極性,適得其反。

即使在備考期間,也不應該禁止孩子們做他們想做的事,家長可以透過改變工具或方法等方式來協調。

我覺得家長就應該百分之百接納孩子的個性,努力尋找能幫助他發揮個性優勢的時間分配方式和學習方法。逼迫孩子學習只會給他們帶來痛苦。

我養育子女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在長大後回憶起童年生活時,覺得“我在家與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度過的日子真開心”。

對生來就是個慢性子的孩子,父母再怎麼訓斥或鼓勵,都無法把他改造成雷厲風行的人。

考試的結果已經無法改變,可孩子卻為此受到指責,甚至被徹底否定,那麼他必然會失去積極性。

你去關注別人的孩子,還不如守護好自己的孩子,耐心的看著他的成績不斷提升。

我特別認同佐藤亮子在書中提倡的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個性這個觀點,這恰恰是我們多數聲稱愛孩子的父母做不到的。

以上推薦的這8本育兒書,各有千秋,但凡能夠從每本書中學到一點育兒知識並運用到實踐當中,也是收穫滿滿的。

育兒之路沒有盡頭,相信2021我可以收穫更多。

1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記錄三胎寶寶的曲折生產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