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剛才刷知乎,看到一位寶媽說,自己家孩子目前2歲3個月,認得完所有英文字母,對英文字母和數字非常感興趣。目前可以認識中國地圖各地名稱,二十幾種汽車品牌,二十幾個國家國旗等,記憶力很好。想進一步培養孩子,但是除了想到給他報興趣班想不到更好開發他潛力的事情了。想請教育兒專家,該怎麼更好地開發孩子?

這讓我瞬間又想到了一個前陣子很火的問題——如何幫助0-3歲的孩子避坑?

以上兩個問題其實都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作為一名寶媽,我也擁有這種心態,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想給孩子規劃最好的成長路徑,想幫助孩子避掉最多的坑……

但是,其實反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的成長道路,父母的教育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呢?

我想,肯定不是媽媽給你報的某一個輔導班。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一定是對思維意識、情感體驗、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的作用是會持續長久,有的會伴隨終生的。

當然,知識層面本身的教育必不可少,在孩子0-3歲,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數學邏輯、語言表達能力。這些需要家長們利用生活的點滴去教育孩子,也可以給孩子報系統的培訓課程。

這是我更關注的層面。我認為比起學習知識本身,教育好孩子如何熱愛這個世界,如何感受愛、表達愛,如何去自覺主動的學習更加重要。

第一,教會孩子體會他人的情感和受。只有知道別人冷暖、哀樂,他才能真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做一個不自私自利的人。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遊戲、看電視動畫片亦或者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我總是注意引導孩子體會情感。包括他自己不小心磕了碰了,撇嘴哭,我會告訴他,“這就是難過、委屈,因為受傷了,所以難過、委屈。”只有當孩子真正明白了情感和感受,他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時刻能感受到他人存在的人。

第二,陪伴孩子游戲、活動,加強溝通和交流。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默娜·R·舒爾在《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中提出,透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給孩子自己學會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處理與朋友、老師和家人之間的日常衝突,以及尋找各種解決辦法並考慮後果,從而與人和諧相處,成長為一個社會能力強、充滿自信的人。我在日常親子活動和交流中,始終牢記這一點,注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理解孩子,幫孩子建立起自信。所有的孩子無論年齡大小都會存在叛逆的時候。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他們只是不想接受成人的權威。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只有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只有不強迫孩子,孩子才會開始聽話。

日本著名的哲學家、心理諮詢師岸見一郎他在《不管教的勇氣》中,依據阿德勒心理學,深入淺出地總結了簡單、切實的育兒之道。他認為,“父母無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夠幫助孩子鼓起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

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但卻有萬無一失的教育。作為父母,我們在育兒的時候,一定要確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讓孩子學會自立,即孩子能夠獨立作出選擇、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觀、擺脫自我中心主義。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8個不易重名的女孩名 個個風采傲骨 神韻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