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有不同於大人的表達方式,有時候表達自己願望和渴求的方式會很委婉,有時候會很矛盾,但是不管是哪種表達方式都需要父母用心去聽,要善於領會孩子傳遞給自己的資訊。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睡吧。”女孩央求著媽媽。

“怎麼了,你的床不舒服嗎?不是剛給你換上新床單嗎?”媽媽不解地問道。

“我就是想和媽媽一起睡。”

“你現在都5歲了,已經是個大姑娘了,怎麼還能和大人一起唾呢?”媽媽在那裡諄諄教誨。

孩子聽完,什麼也沒說,嘆了口氣回去了。

孩子的請求,每時每刻都在傳遞著資訊,但是很多家長察覺不到。作為家長,往往會自以為是地推理一番,然後就把孩子打發掉了。其實,孩子的任何想法、任何選擇都是有理由的,只可進一步深究孩子的內心世界。

比如說,一個長期單獨睡覺的孩子突然想和父母一起睡覺了,他這麼做,也許是因為心裡害怕,也許是感到自己不被重視。這些可能的心理情緒和訊號,需要父母來解讀。

家長們總是習慣於傾向用金錢來衡量愛的深度,似乎覺得越捨得給孩子花錢就越顯得真心,對孩子各種要求無條件滿足一一這似乎是父母們應對教育的“救命稻草”。

苗苗的父母都是上班族,但是由於工作繁忙,經常在節假日的時候加班,留下苗苗一個人在家。父母心中對苗苗有些隱隱的愧疚,為了消除苗苗的孤獨感,他們會給苗苗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堆在家裡。

其實,苗苗以前很喜歡和爸爸媽媽講每天發生的事情,但是爸爸媽媽的迴應並不讓她感到滿意。爸爸一回到家,就馬上開啟電視,看自己喜歡的新聞和足球;媽媽下班之後也直接進廚房,然後就是做各種家務。就這樣,苗苗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跟父母聊天了。

當一個孩子變得不願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時,那說明父母該反省自己的時候到了。故事中的苗苗其實並不是天生內向的孩子,是因為沒有人聽她講話,所以才變得孤僻起來。父母精挑細選的那些玩具,不僅不能幫她趕走孤獨,反而會將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中。

若干年之後,當孩子長大了,她對童年的印象是什麼呢?哦,那真是一段糟糕的歲月,只有一群不會說話的玩具與她為伴。

作為父母,最不能偷懶的事情,就是多與孩子溝通,多了解孩子的心思,這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父母靜心來,多留心孩子說的話,多想想孩子的內心,多思考一下自己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沒記性,屢教不改!是孩子的粗心還是家長的沒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