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說:“人,不管是什麼,應當從事勞動,汗流滿面地工作,他生活的意義和目的、他的幸福、他的歡樂就在於此。”
正確引導孩子參與家庭勞動,不僅能夠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責任心和對生活的熱情,讓孩子明白,勞動是光榮的!
1、動手勞動,讓孩子更熱愛生活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居多,大多爸媽都非常寵愛孩子,總是事無鉅細地為孩子包辦一切,捨不得讓孩子做一點點家務。
事實上,讓孩子適當地參與家務勞動是有很多好處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對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活就是從動手勞動中過來的,只有孩子自己動手去實踐,親自去體會勞動的辛苦,才會對生活有著更深厚的感悟,優厚的生活條件只是為孩子帶來了更多的可能,絕對不能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適量勞動可以使孩子快樂。美國哈佛大學歷時40年研究後得出結論:那些童年時參加過勞動,甚至是簡單的家務勞動的人,比那些小時候從不做事的人生活得快樂。
研究表明,孩子們童年時的活動與成年後的情況有著驚人的關係。那些童年勞動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後交友廣泛的可能性高出10倍,獲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失業的可能性少15倍。那些童年很少勞動或不勞動的人,犯罪的可能性較高,精神不健康的可能性大。可見,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3、拒絕不勞而獲從壓歲錢開始
春節臨近,孩子也許是最高興的群體,而他們的高興或許就是因為春節的習俗——壓歲錢。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親戚朋友和老人給孩子的壓歲錢動輒就上千。
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在他眼裡,禮物就是禮物,是他想得到的東西,他不會明白禮物背後揹負的是人情。
義大利哲學家皮耶羅·費魯奇在《孩子是個哲學家》中說:作為父母,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最最基礎的一種,就是應該給孩子正確的行為引導和三觀梳理。
如果孩子從小就習慣接受別人的好意,很難確保他長大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作為父母,有義務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好意。在盛情難卻時,要懂得感恩、知道禮尚往來的道理,不要讓不勞而獲的心理不斷滋長。
在踏踏實實的勞動過程中,能培養孩子性格中勤勞、務實的特點,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體諒他人。父母越舍讓孩子去勞動,越鼓勵孩子去擔當去付出,孩子就越出色,越有勇氣有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