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廈門一則新聞:父親愛子心切奶粉泡得太濃,早產寶寶差點腸壞死。
王先生的寶寶是早產兒,愛人又母乳不足,只能給寶寶加奶粉輔助餵養。由於愛子心切,王先生想給早產的寶寶多補充營養,於是每次泡奶粉時總是特意加雙倍奶粉。沒想到才喝了兩天,小寶寶就出現嘔吐、腹脹、肚子硬等症狀,哭鬧不休。
醫院經過影像檢查發現,孩子的消化系統已經出現了滲透壓失衡,腸子外的水分往腸子裡滲透,脹氣脹得厲害,出現了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早期症狀,再繼續發展下去,寶寶就會出現發燒、便血等症狀,甚至有生命危險。經過及時干預治療,寶寶才脫離危險。
衝奶粉這件小事,大家都會,但是這件小事裡面,往往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畢竟寶寶喝奶粉不只是一天兩天,而是兩年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如若長時間的操作不對,導致寶寶一直喝的奶粉始終存在某些隱患,最終將影響寶寶健康。
據當時廈門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曹松霞介紹:剛離開母體的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消化腺不發達、分泌功能差,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因此餵養過程中奶粉和水搭配比例是非常有講究的,必須按照使用說明來配置,否則很容易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沖泡太濃,會影響消化,導致便秘,還會影響鈣的吸收,使寶寶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甚至增加幼兒腎臟負擔,對腎臟造成傷害;
沖泡太稀,寶寶的營養供給肯定不足,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這則新聞,足以說明,衝調奶粉要細緻,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順序
世界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但是,衝奶粉,先放水還是先放奶粉?答案是肯定的:先放水。
原因:先放水,後加奶粉,這樣不容易使奶粉結塊,也不容易沾到奶瓶上。
二:溫度
衝調奶粉的溫度比人體體溫稍高一點,一般40度為宜。衝奶粉的水一般是水燒開後放涼至40度左右再加奶粉。因為水溫太高或太低會影響某些營養素活動導致營養丟失,還會影響配方奶的溶解性。
三:濃度
衝奶的濃度很重要,不是隨意新增,而是要根據每款牌子奶粉的說明書來配比例。一般奶粉濃度是30ml水放一勺奶粉,或者60ml水放一勺奶粉。奶粉勺是奶粉罐裡自帶的勺子,一勺奶粉是指一平勺,不要冒尖也不要少。
四:搖晃
當水和奶粉按照一定比例放好後,最後一步是搖晃,使奶粉和水均勻混合。有三種方法,一是手掌握著奶瓶,以手腕為中心,在水平面上輕輕轉動奶瓶直至完全溶解;二是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搖晃瓶底,使之在水平面上轉動;三是兩隻手掌來回搓、滾動奶瓶,使奶粉溶解。
注意:不管何種方法,切記不要大力上下、左右搖晃,容易產生空氣,寶寶喝完容易脹氣。
五:現衝現喝
寶寶什麼時候要喝奶,就當時現衝。如果一次沒有喝完,剩的少的話就倒掉吧,不要留到下次喝了。如果剩的很多,寶寶暫時不想喝,天氣冷的時候可以放放,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夏天時候天氣熱,最好不要留著,以免滋生細菌,配方奶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