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和自己的孩子鬥智鬥勇,恐怕不少家長都會感到奇怪,畢竟孩子還那麼小,怎麼會和他們鬥智鬥勇,就算真的鬥,還怕鬥不過年紀差這麼多的小孩子?

其實,孩子有時候會用哭鬧的形式"情感勒索"家長,然後家長在這樣的哭聲陣仗下不得不妥協,只不過很多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和孩子"較勁"的過程中輸了。

如果說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具體在哪些地方"勒索"自己,其實家長們看到孩子有以下這2種表現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是否被"情感勒索"了。

“情感勒索”的2種表現:

一:哭鬧不止

一旦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的央求卻沒有得到父母的迴應,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用哭鬧的方式逼自己的家長給自己購買。其實,這就是比較常見的情感勒索,在父母沒有迴應孩子想要的東西時,則用家長最為頭疼的方式勒索家長,逼迫家長妥協。

雖說有家長會因為受不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鬧而不予以理會,但是仍舊有家長不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嚎而被迫接受孩子的"勒索"。

二:宣洩情緒

與哭鬧的孩子不同,這類孩子會用比較激進的方式勒索家長,比方說,在家長不願意給予自己迴應,或者不答應自己的事情的時候,這類孩子透過摔東西或者生氣、攻擊自己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

看到孩子這麼對待自己,不少父母就會軟下心來選擇滿足孩子的想法,然而這不過是無形當中又被孩子"情感勒索"了。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顯然是不對的,面對"情感勒索",還是要學會"冷處理"。譬如說上述的家長就選擇不予以理會,便是一種冷處理方式,然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有可能變成冷暴力,家長要理解兩者的區別。

冷暴力和冷處理的區別在哪?

冷暴力和冷處理經常被家長混為一談,其實,很多家長即使知道冷處理的方式,然而卻因為選擇錯誤的方式而讓孩子受到嚴重的傷害。

因為冷暴力是指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對孩子不理不睬,甚至在孩子哭著求父母關注自己的時候,但父母仍舊繼續用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會導致孩子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並且造成和加深孩子的心理陰影。

冷處理則是父母會堅定自己的原則,不因為孩子一哭二鬧三上吊就選擇妥協,然而這類處理方式不會過於無視孩子的要求,而是讓孩子先緩緩之間焦灼的關係,然後再給予自己的引導和教育。

冷暴力和冷處理確實很容易被混淆,有時候也因為家長處理的分寸有所不同而出現偏差。為此,家長不僅要區分好這兩者,還應當學習一下如何選擇正確的"冷處理"方式。

如何正確地對孩子"冷處理"?

1、積極且有效的溝通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要先把孩子放在一邊,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從哭鬧的尖峰走向緩和,這個時候父母才能好好地切入孩子情緒的"軟肋",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已經趨於平靜,並且知道哭鬧對家長並沒有任何的用處,而這個時候父母的理性溝通也讓孩子知道,溝通其實才是唯一正確的解決方法。

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會更加願意和家長進行溝通,並且不再依賴情緒勒索來讓家長向自己的無理取鬧妥協。

2、堅定且溫柔的語氣

在溝通的過程當中,語氣的拿捏和分寸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自己要語氣堅定,不要有任何被左右的情緒,然後透過溫柔的方式讓孩子瞭解自己並非不想滿足他的願望,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透過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的固執便會逐步被父母的"溫柔攻勢"化解,然後選擇更加積極且正面的方式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說家長想讓孩子以此為上進心不斷努力,不妨讓孩子知道想要拿到這樣的東西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孩子便能因為父母的承諾而有了上升的進取之心。

教育方式的選擇非常重要,尤其是家長自己要認清楚自己目前的教育正處於什麼的教育。因為有些家長經常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導致自己明明在教育上犯了錯誤,仍舊不為所知。

備受父母冷暴力教育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不僅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的,還有可能因此怨恨父母。

12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女孩跟媽媽姓,同學好奇為什麼不跟爸爸姓,孩子:不瞅瞅我爹姓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