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母愛最偉大,但其實媽媽們並不是在孩子生下來後就會全心全意地愛孩子,她們也有養育倦怠期,也會有“累覺不愛”的時候。
為什麼?看看產後狼狽的寶媽們就能知道答案!
媽媽都愛孩子?過來人:想起生娃的時候,就“累覺不愛”井野是新手媽媽,要問她生孩子的滋味如何?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絕對不會來第二次”。
女兒出生後,井野每天都像在打仗,老公是典型的“甩手掌櫃”,重男輕女的婆婆只來照顧了月子,帶娃的重擔全落在了井野身上。
壓力大、產後恢復痛苦讓井野一度神經衰弱,她總覺得自己不愛孩子,甚至有點討厭孩子;想起生娃的時候,就沒法愛孩子!
這正常嗎?想到這,井野決定上網求助,結果卻發現,有這種情況的寶媽不止她一個。
一個很火的名為“產後20天,我真的不愛女兒”的帖子揭開了千萬女性產後的狼狽,井野在裡面找到了許多“淪落人”,也得到了許多過來人的安慰和鼓勵。
想起產後的狼狽,讓她們沒法愛孩子1.產後沒有“尊嚴”
許多進階的寶媽表示,生完孩子後的那段日子,真的不想再回憶。剖腹產的傷口巨疼,走路只能靠人扶,如果出現痔瘡和肛裂的情況既尷尬又難受。
在家裡坐月子就像被困在囚籠裡,每天就像沒有感情的餵奶機器人,重複著一樣的事情,毫無尊嚴可言。
2.生理後遺症讓人“累覺不愛”
尊嚴不尊嚴的不重要,生產後的各種後遺症才是狼狽之所在。
一是漏尿,也就是尿失禁,這種不分場合、不受控制的漏尿尷尬只有經歷過的才知道。
二是漲奶堵奶的十級疼痛,這種疼痛不亞於生孩子時的痛,大部分寶媽都有經歷過。
三是出現脫髮、大面積的妊娠紋、身材走樣等對顏值具有毀滅性影響的症狀,哪個媽媽不愛美呢?
但生了娃後不得不面對又醜又胖又憔悴的自己,生娃本來就痛苦,生完後連顏值都沒了,最後的倔強也跟著沒了,哪還有力氣愛孩子?
3.獨自帶娃最為心累
生理上的疼痛,咬咬牙堅持就能挺過去,但心裡的疼痛卻不行。那些生完娃就想離婚的過來人並不是因為孩子有多難帶,而是因為另一半的不管不顧,家人的冷眼相待,經歷了生娃痛苦的寶媽們也因此看透了一家人,沒人疼沒人愛才是產後真正的狼狽。
母親這個角色需要適應,產後不愛孩子,並不是意味著寶媽們哪裡出了問題,許多寶媽經過調整休養後接納了孩子,與自己和解,真正地成為了一位媽媽。
那麼為什麼產後媽媽們容易會“不愛孩子”的想法呢?寶媽們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不愛孩子,其實是因為產生了“養育倦怠”,這是由生理、心理、家庭等多種原因導致的。
首先是產後的多種後遺症讓寶媽們難以接受和適應,比如許多寶媽接受不了自己胖胖的身材、大把大把地掉頭髮。
其次寶媽沒做好心理準備成為真正的母親,養娃的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別讓寶媽產生恐懼,生理上的不適加劇了寶媽育娃的恐懼感和失落感。
最後是家庭影響,寶媽產後狼不狼狽,關鍵看家庭,若寶爸體諒,主動分擔帶娃重任,懂得安撫寶媽,寶媽也不至於會如此痛苦。
怎樣才能幫助寶媽度過產後的狼狽和倦怠時期呢?1.愛孩子,要先愛自己
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寶媽只會失去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寶媽們長期虧欠自己,很容易就會心理失衡,覺得生活總是處處不公,對待孩子和家人也總是充滿戾氣。所以請寶媽們給自己留一些時間,好好愛自己。
2.學會情緒管控
寶媽們產後的痛苦不僅來自生理上,也來自心理上,每位新手寶媽都應該掌握管理情緒的秘訣,把心放寬一些,凡事往好處想,懂得放鬆自己,讓自己走出陰霾。當有不愛孩子的想法時,多想想生娃的初衷,想象孩子的成長。
3.讓寶爸參與育兒
寶媽們要記住,孩子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家裡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參與,特別是寶爸。寶媽們最好讓寶爸參與帶娃,讓自己有喘口氣的機會,這樣不僅能讓寶爸體會帶娃的辛苦,也能讓孩子享受不同的愛。
沒有哪個女性生來就懂得當媽媽,家人們要多去體諒和幫助寶媽,希望每位產後寶媽們都能儘快走出“狼狽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