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篇說看眼科的事兒。
醫生在看完各項測試的資料後,總結就是:孩子目前的眼睛還行,沒有近視的情況,但是,從其中一個數據來看,未來有近視的可能。
醫生說有一項資料,我沒記住名字,正常值應該是在24,孩子已經是23點多,按照醫生的解釋,超過24,就代表著眼睛即將要近視或已經近視了。
我聽完後還是有點擔心,因為我和孩子媽都是近視眼,心知近視的各種不變,就拿今年來說,疫情要求戴口罩,可對於戴眼鏡的我們來說,戴上口罩後的眼鏡霧氣是最頭疼的一件事。
我就問醫生,孩子目前是23點多,是現在大多數孩子都這樣,還是我們家比較突出?
醫生說現在大多數孩子都這樣,有的孩子5-6歲,來檢查時已經接近24或超24了,現在大環境造就的,特別是今年,疫情導致了網課的增加且集中,對孩子的眼睛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我孩子還在幼兒園,我們就已經給孩子報了英語和思維,還有線下的程式設計課,我們家還算少的,小區裡有個朋友家孩子,英語,思維,數學,拼音等等,疫情嚴重期間,劈里啪啦報了一堆。
為什麼?一個是擔心孩子不去學校,各方面都在落後,因為人家都報了在家學習,你們家不報?另一個是得給孩子找點事兒做,有過孩子的都知道,今年這疫情期間,帶孩子的問題是個大難題,特別是對於4-7歲之間的孩子來說,他不像大齡孩子那樣,可以自主的找事情做,而且一般7歲以上的孩子,也不喜歡和父母膩歪在一起,他們有自己打發時間的方案,且這個方案裡沒有父母,4-6歲的孩子,是各種要求父母陪著玩。
我們在3月份的時候就有過半個月,因為孩子和老人家從外地返京了,我們被迫居家隔離,我和孩子媽在工作之餘,還需要抽時間輪流的陪孩子玩,反正就是各種遊戲、玩具輪番來一遍,甚至好幾遍,那段時間我特別想念辦公室,即使食堂的飯很難吃。
那父母想清淨,怎麼解決孩子?讓他去樓下玩,也不太放心,畢竟疫情肆意,指不定電梯裡或小區裡是否會出現什麼意外,那只有報網課來解決孩子的日常。
我們之所以報網課報的少,一個是對孩子眼睛的擔心,一個是我媽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我們,我媽來京帶孩子後,她就喜歡拿著數學書和題,教孩子算算數學,不僅能學到加減法,還能避免給孩子報網課,更能分擔我們,挺好。
回到醫生這邊,醫生說大環境導致了目前幾乎大部分孩子的眼睛,這個資料都接近24,像我們家這個情況,才23點多,還算可以的。
孩子媽問道日常是否有什麼可以防禦?
醫生說注意眼睛疲勞,除去看電視等電子產品的時間要控制,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多運動,而且多去戶外運動,跑跑步,打羽毛球和網球。
醫生特別說到羽毛球和網球對孩子的眼睛其實是有一定的鍛鍊和防禦作用,因為球的路線不規則,孩子聽著球來回,不會太疲勞,更為關鍵的是,打球還能鍛鍊孩子的體質,體質好了,免疫力上來了,對眼睛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去運動,儘量讓孩子少玩樂高,醫生說到這個,我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
這是我一直沒有想到的,甚至我還一度對我孩子可以坐那一小時,完成一個樂高作品而自豪過,因為在我看來,孩子能做一個小時,持續完成樂高的拼裝,不僅僅是專注力、持久力、手指的協調力的鍛鍊,更為重要的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增加,孩子玩樂高的時候,我陪在旁邊,我就是給它找好每一步的配件,讓他按照圖紙或說明書進行拼搭,期間除非他問我,否則我不主動提醒他應該怎麼去看圖紙,一路走來,孩子已經完全可以獨立看圖紙了。
可就是這麼一件讓我自豪的事情,在醫生的眼裡,確實對孩子眼睛有損傷的事情,醫生的解釋是樂高的體積小,孩子無論是看圖紙,還是拼搭的時候看樂高本身,都是一件需要極其專注,眼睛需要極其用力聚焦的過程,這樣時間久了,非常容易讓孩子的眼睛產生疲勞,對孩子的眼睛產生一定的損傷。
包括孩子寫作業,因為作業本都是黑白色的居多,孩子長時間寫作業,對著黑白線的作業本,時間長了,也會對孩子的眼睛有影響。
那怎麼預防呢?注意休息時間,20-30分鐘,休息5分鐘左右,這5分鐘最好是遠眺,若是沒有遠眺的環境,可以閉眼休息會兒,讓眼睛離開前20-30分鐘看到的東西;也可以去買點眼貼或毛巾熱敷。
眼貼這個我們一直在使用,只是之前孩子一直不怎麼配合,每次貼眼貼,都是一場博弈。我聽到醫生的建議後,當場就對孩子使了個眼色,孩子笑了下。
從週日看完眼科醫生,這兩天啥情況?
孩子在用眼方面開始有點改觀,看完動畫片後,會站在窗前,遠眺遠方,他享受這個遠眺的過程,因為他是非常開心的走到窗前的,不知道會堅持多久,但至少這一開始的兩天,還是有收穫的。
我問孩子,在學校裡會遠眺嗎?他說會,我說啥時候,他說就是上課的時候,會往別處看看。。。我聽到後,一瞬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遠眺是件好事兒,但上課的時候遠眺好像又不太對。
我沒有立馬說他不對,有兩個原因:1、遠眺這件事剛出現,需要鼓勵,多鼓勵才能多次遠眺;2、孩子的做法並不是錯的,上課遠眺並不代表孩子不認真聽課,我們小時候也經常上上課,看看窗外的小鳥和天上的雲。
不當場表態,是我對待此事的態度。
但昨晚給孩子貼眼貼的時候,孩子起脾氣了。為啥?
昨天非常巧,孩子媽和孩子外公買的玩具,同一天快遞到家,都是孩子非常喜歡的玩具,且一下子來倆,幸福感和喜悅度爆表,孩子滿腦子都是玩玩具。
當孩子媽提議道,洗漱後上床先敷眼貼,孩子不太開心,但沒太表露出來。
等洗漱好了上床後,孩子媽拿出眼貼後,孩子情緒開始逐漸爆發,雖說最後孩子還是接受了眼貼,但躺在那,腳不是踢床,就是踢牆,且一個勁兒的問孩子媽,還有幾分鐘,孩子媽說還沒到,倒計時到的話,手機會有響聲提示。
但是沒過一會兒,孩子媽過來對我說,你過去和你孩子聊聊,他有點小情緒。
我說咋了?孩子媽說對貼眼貼這事兒不太開心。
我聽後心中已知道大概,孩子想玩玩具,但是孩子媽想讓孩子先貼眼貼,孩子不開心了。
我走到房間,孩子還是躺著,貼著眼貼,但是從肢體動作就可以看出來,情緒在起伏,不開心。
我在旁邊站了會兒,沒說話,腦子裡在合計怎麼和孩子說這件事,怎麼開口第一句話。
孩子媽已經和孩子因為這事兒起了點小摩擦,我若是這時候,一進房間,不分青紅皂白,就說孩子一頓,看似站在孩子媽這邊,但其實不僅會損壞孩子媽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而且還會將這件事的走勢推向不利的那條路。
我站了會兒後,就側躺在床上,孩子媽後來也進來了,孩子問還有幾分鐘,孩子媽說還有三分鐘,孩子不耐煩:為什麼還有那麼長時間?孩子媽說時間本來不長,只是你不耐煩。我給孩子媽使了眼色,過了會兒,我用手拿下了孩子的眼貼。
孩子有感覺,立馬就翻身趴在床上,抬起頭看我,我說不貼了,孩子問為啥?
我說給你一個選擇:貼眼貼,貼完之後繼續玩玩具,這樣的結果是即保護了眼睛,又可以玩玩具。
另一個就是你玩玩具,不貼了,但是你的眼睛可能會出現眼痠,寫作業的時候重影。
孩子出現過寫作業時重影,醫生說是因為眼睛累導致,需要休息。
我問孩子選擇哪個?孩子楞那兒不說話,過了會兒說選擇貼。
我說那好,既然選擇貼,那就痛痛快快貼,媽媽讓你上床先貼再玩,你若是不同意,可以和媽媽協商,先玩等關燈躺下睡覺時,剛好敷眼貼,反正燈一關,什麼都看不見,這時候敷眼貼比較合適。
我對孩子說,你可以和媽媽說,你是一個快6歲的孩子,你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你要開始學會將你的思想說給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知道你的想法。
孩子說好的,但還是趴在那,抬頭看我,我說現在就別愣著了,現在就可以繼續玩了,再玩一會兒,就可以睡覺了,畢竟明天還要上學,孩子接下啦的情緒慢慢好轉了,也和她媽媽聊天了。
晚上睡覺前,孩子媽說我和孩子的對話,出乎她的意料,覺得我不是在和一個孩子說話,覺得我太開放了。
我說那你覺得我應該怎麼說?你已經和他起了脾氣了,我若是和你一樣的方式,那結局不會好,甚至還會向不好的方向走,我肯定得換個方式。
什麼方式?一個尊重他的方式。
其實,今天若是換成是我,我不會提議敷眼貼,因為今天他得到了兩個玩具,晚上滿腦子都在想玩玩具,但你卻要求他先敷眼貼,這對於他來說,就是一件不開心的事兒。
貼眼貼和玩,我會站在玩這邊,畢竟眼貼並不一定今天必須得貼,而且不貼一次得後果不會有多大,這不像其他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讀書,寫作業。
孩子媽說那不能什麼都由著孩子來。我說肯定不是什麼都由著孩子來,而是得有一個方式
什麼方式?你在後面告訴他要敷眼貼了,要睡覺了,這是一種催的方式,與其這樣,你不如提前告訴他,一會兒睡覺前,需要敷眼貼,你可以選擇先貼後玩,或者先玩後貼。然後他做完選擇後,在這期間,你就不需要再說什麼了。差不多到點了,可以再說一次就行,以我對孩子的瞭解,他會做的。
就好比孩子拉臭,都需要在後面時常詢問:有臭嗎?臭不是詢問出來的,是孩子的生理反應會告訴孩子,我要拉臭了,如果孩子的生理反應沒有想拉臭,大人就是在後面提醒一天,也不會有臭。
對於孩子來說,催促沒有用,即使第一次或短時間內他會做,那也不是你催出來的,而是他剛好想做,或者想配合你了,但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你說一遍,他不聽了,說兩遍,他也不聽了,說三遍,四遍,他依舊不聽了。
聰明的家長,到第二遍就停止了,反之,不僅會持續的說,最後還會怪孩子不聽話,耳朵是不是聾了。
就好比孩子寫作業,今年孩子上大班後,因為有幼小銜接的課程,孩子的家庭作業多了,我從一開始就和孩子說好了:1、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寫完作業,才能看動畫片。2、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寫作業的時候,我不會在旁邊看你,你寫完後,若想給我看,則可以拿給我,若不想,你就放書包裡。
直到目前為止,孩子到家第一件事都是先寫作業,作業都寫完了,才去看動畫片和吃晚飯。我去接孩子的時候,聽到其他家長在那聊,孩子寫作業都得磨蹭到晚上九十點鐘,問我家是否有這個情況,我說我家沒有,我說我和孩子早就說好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作業寫好了才能看電視,否則不允許看動畫片。
其他家長說孩子願意?我說為啥不願意?從第一天就這麼說,每天也都要求他這麼做,而不是每天去催促他做作業。一開始會有不願意,但時間長了,他就習慣這個流程了。
而且他寫作業,我不陪,我也不允許家裡其他人陪,更不允許他寫的時候,大人在旁邊說:這個寫的不好看,那個寫錯了。不要這樣,可以等孩子做完了,再檢查。我是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想給我看,就給我看,不想給我看,就算了。
但我不是不看,而是他不想給我看時,我也不強迫,我會在他睡後,從他書包裡拿出來看下,OK沒問題,我就會再放回書包。
對於他不想給我看的時候,我也發現了原因:那幾天的字比較難寫,他寫的沒有給我看的那幾天好看。所以,他不想給我看,OK,我不強迫他給我看,因為他已經知道自己寫的沒有前幾天好看,那就給他這個自尊。
我和其他家長聊的時候,其他家長說,孩子會越寫越差,我說不會,至少我孩子沒有,我孩子基本上都會得到老師“GOOD”的表揚,而且我發現,確實寫的不錯。
有一次他自己在寫完後,還用鉛筆打了√,寫了個“GOOD”。
這是對他尊重的後果,他雖然才5歲多,但是他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他有他的審美,他的好醜,他的喜好,他的小想法,這一系列都是在告訴我們:他不是小孩子了。
那我們大人,就需要對他還以尊重,讓他知道:我們已經接收到了你的資訊,我們也沒有將你當作小孩子來看待。
這就夠了。
孩子只要會說話了,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家長就該正視他了,他已經在宣告他是個小大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尊重與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