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小影片迅速走紅網路,逗笑了不少網友。
影片內容是這樣的:一位穿著藍色外套的萌娃趴在地上悲傷地放聲大哭。但孩子的父母非但沒有上前哄她,反而一個賽一個地淡定,擺出了同款“圍觀姿勢”,抱著手臂淡定地圍觀自家娃的“表演”。
這大概就是現實中的“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吧。”
寶寶:你們這樣我很尷尬。
哼,小樣,你這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同款反應”,甚至還有狠人父母因為娃躺在大馬路上哭影響別人走路,結果把他轉移到了花壇邊上。
時代在進步,父母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相比較幾十年前父母的“懷柔手段”,新生代父母的教育手段可謂是硬核多了。尤其是對熊孩子,那真就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冷酷無情”。總之,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那就是“不慣著”!
搶我奶茶喝?分分鐘把你罵哭!哭著鬧著就不願意上學?直接請假一天讓娃去撿垃圾,讓他充分體會什麼叫做生活不易。喜歡在超市裡亂摸亂動?摸一下榴蓮,看你下次還敢不敢。他們的理念是,絕不會因為孩子弱小就讓著他,給他灌輸一種“他弱他就有理”的思想。
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這種育兒方式太過冷酷,孩子已經哭的這麼傷心,身為父母卻冷漠旁觀,實在太過傷人心。
更有人說,他們的這種方式是斬斷了和孩子好好溝通的可能。
實際上,說這些話的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新生代父母育兒的核心。
首先,他們選擇冷漠旁觀的並不是無助委屈的孩子,而是企圖用眼淚和哭鬧來威脅父母就範的娃。
有人說這是因為父母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小朋友們雖然都是戲精本精,但演技卻並沒有那麼精湛。
家長壓根就不需要揣測,就能分辨出他到底是要挾還是真難受。一般純粹是威脅的孩子,大多都是自己的無理要求沒有被滿足。
而且乾打雷不下雨,或者邊哭邊用眼角餘光偷偷打量父母的反應。如果後者表現出了心疼的樣子,他們就知道這種方法有效,因此,變本加厲,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其次,硬核育兒的背後,並不是拒絕溝通,相反卻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沒有父母真的能狠心對自家娃不管不顧,他們只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告訴孩子,無理取鬧並不能讓爸爸媽媽妥協。
通常,在孩子意識到這種方法不奏效之後,他們才會上前,告訴他們這樣的行為到底會造成多麼不好的影響。
透過實際行動加總結道理的方式,讓孩子深切地明白弱小不是他無理取鬧,不尊重其他人的理由。下次再遇到什麼事情,不要去哭鬧,最好的辦法是好好跟爸爸/媽媽溝通。
確實,很多父母在育兒時都會下意識地因為他年紀小就遷就他,降低一些原則標準,給他們一種他弱他有理的暗示。
是以才會有那麼多孩子在犯了錯誤後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小孩子呀,難道你不應該讓著我嗎?”
弱小從來都不是錯誤的理由,認知偏差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看吧,90父母帶娃就是這麼“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