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童書作家桀然在《旅伴》序言中說道:

“父親在照顧孩子時往往不如母親細膩,幼年時的我們很難對他產生“依戀”之情”。

這大概就是孩子小的時候,為什麼總和媽媽親暱的原因之一吧。

爸爸普遍有些粗線條,加上高大形象和沉默的表情,很難讓孩子主動親近。如果再怒吼幾聲,瞪幾個眼色,估計孩子就更沒有好感了。

所以,我們聽到孩子講的最多的話是“媽媽陪我玩”“我要媽媽”“我不喜歡爸爸”。對於瑣事較多的媽媽而言,這真的是一份“甜蜜的負擔”。

其實,爸爸的愛毫不遜色媽媽,只是爸爸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做。孩子呢,也沒有真心不喜歡爸爸,他就是覺得爸爸凶、嚴肅、不好玩。

他們之間需要一些撮合,媽媽或許是幫助他們感情增溫的最佳人選了。

繪本《爸爸變成了透明人》裡的媽媽,就做的非常睿智。她懂得用親子游戲的方式,撮合女兒和爸爸的關係。

她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先來講講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吧。

繪本里的女孩討厭爸爸。

在她看來,爸爸只顧著玩手機不陪她玩,

臉色呢總像個蔫茄子,還喜歡衝她大喊大叫。

吃飯時也愛凶巴巴地催她。

她不想要聽爸爸說話,因為聽了就覺得自己要爆炸

所以她就把爸爸變成了一個透明人。

即使已經意識到錯誤的爸爸,過來找她玩,她也依舊把爸爸當成透明人。

後來睿智的媽媽,順應女孩“透明人”的思維,用矇眼睛找人的遊戲,化解了女孩和爸爸之間的問題。

陪女兒看了這麼多繪本,不止一次感觸到,繪本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的,也是寫給我們看的。裡面的故事構思和細節表達,很多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乍一看這本繪本的圖畫,會覺得爸爸有些不稱職。總愛罵人,還不會陪孩子玩。可仔細一看呢,好像又是孩子搗亂多一些。

比如說爸爸是蔫茄子那裡,顯然爸爸是因為工作的事在煩惱,所以看起來臉臭臭的。而此時女孩卻硬要拉著爸爸看書。

還有女孩給仙人掌澆水,被爸爸吼的很凶那裡,女孩不知道是仙人掌不能澆水。

所以女孩並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只是感覺爸爸對自己很凶,又不愛跟自己玩。

而爸爸呢,總是在發完脾氣之後後悔,想要挽回卻又不知道怎麼做。於是就扮小丑、玩飛機、畫畫,想出各種法子逗女孩。雖然爸爸很努力在挽回,但女孩的氣依然沒有消,嘴巴張的像一個大山洞。

媽媽睿智的地方就在於,看到無助的爸爸和氣鼓鼓的女兒,會順著孩子的思維用遊戲化解問題。而且在幫助他們和好之後,悄悄地走開,把陪伴的主場地交還給爸爸。

一直以來,我們固有的觀念是媽媽帶孩子,爸爸掙錢養家。所以很多家庭裡,出現了孩子只跟媽媽親暱的情況。而爸爸在孩子心中地位也就排在了次之。

其實,爸爸這個角色是要被動一些的。爸爸要比媽媽晚進入父母的角色,媽媽有母愛的本能,懂的如何照顧孩子,但是爸爸沒有。據說很多爸爸在孩子降臨之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適應自己是父親的角色。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時間適應和學習如何做爸爸。在這點上,媽媽是需要給予一些支援和幫助的。譬如像繪本《爸爸變成了透明人》裡媽媽做的那樣,化身小幫手,引導爸爸解決和孩子之間的問題等等。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說過:“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對父親照顧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要強烈”。

並不是孩子天生就喜歡媽媽,他們同樣也喜歡爸爸,只是爸爸們不太懂得如何跟他們相處以及陪伴。如果爸爸學會了這些,估計孩子都要愛死爸爸了。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脾氣怎麼越來越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