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大庭廣眾之下指著孩子的鼻子罵:"每天就只會哭哭哭,除了哭你還會幹嘛?"、"你怎麼這麼笨!"、"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語言帶給孩子的壓力,遠比你想的要嚴重

長大後自卑怯懦的娃,小時候大多聽過3句話,比打罵更令孩子難受:

第一句:"聽我的,爸媽還會害你不成"

相信很多人都是在這句話或者"我都是為你好"等類似的話語中成長起來的,也有很多溫暖的雞湯告訴我們:爸爸媽媽是全世界最為孩子著想的人,我想這些都沒有錯,但是如果用父母的愛當做是對孩子所有想法的否定,那麼就大錯特錯的。

在這種情況下,"為你好"彷彿成了一套虛假的說辭,變成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枷鎖,變成了壓倒駱駝的稻草。

第二句:"怎麼會這麼蠢,連這點事都幹不好"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

"你要是別人家小孩一半優秀我就不操心了!"

"整天不知道在乾點什麼,幹啥啥不行!"

……

這些話語就跟尖刀似的,每一句的脫口而出都是對孩子的再次傷害。在西方,家庭宣揚鼓勵教育,但由於中國內斂含蓄的教育傳統,在對待小孩總以"打擊式教育"為主,對孩子優點避而不談,防止孩子驕傲,對缺點卻經常拿出來"鞭屍",但卻不知這才是培養孩子消極情緒和溫床。

第三句:"一看你將來就沒成不了什麼事,以後是沒法指望你了"

當父母說出這句話時,就說明了他們已經將孩子預設為了自己的附屬品,孩子生來不能有自己的夢想,而應該有"父母的夢想",將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而當孩子承受不了這種負擔之時,父母會感到失望、憤怒和不滿,隨之而來的就是洪水猛獸般的矛盾和悲劇。

擺脫"自卑怯懦",父母應該這麼做

除了以上的三句話,其實生活中家長自己也沒發現,很多爭吵和責罵都會加大孩子的自卑情緒,等我們發現了錯誤,想要再挽回孩子,就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要給足孩子信心和勇氣,正面教育。

首先,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孩子在父母尊重的滋養下,才能保護好自己的自尊心,才能在這個社會自信立足。建議家長們在聽到孩子想法的第一瞬間,即便覺得很離奇很無厘頭,也不要給予否定而是先表揚一下孩子,然後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多提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生活中父母總會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膽小"、"內向"、"搗蛋孩子"、"沒出息"、"自卑"等等,這些詞都是出自父母之口,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樣的人,我就是內向、自卑、沒出息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應該往那方面引導,但是不要逼迫孩子一定要成為你想要的那種人。

最後,堅持正面教育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指的是教師如果對學生的期望值越高,學生的表現就越好,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適用,堅持對孩子的鼓勵和關愛,比"棍棒底下出孝子"和"虎媽虎爸教育"更有效。

孩子的負面情緒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很多時候都是家庭影響的結果,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負面的心理情緒,一定要及時關注並且反思,讓孩子走出陰影,面對陽光。

1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這些產檢不是孕媽一個人就能搞定的,醫生建議:老公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