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想把孩子教育好,教育主體和環境都很重要。而家庭教育中的教育主體,自然就是父母。父母的素質和家庭環境,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不同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爺時候在性格、言行舉止方面都會有很大差異,所以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家庭環境很重要。

"破窗理論":高素質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破窗理論"也叫做"破窗效應",是心理學家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兩人聯合提出的一個犯罪心理學理論。他們是以之前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過一個實驗為基礎,進而提出這個理論。

菲利普·津巴多在1969年進行的這個實驗在當時很著名,他找來了兩輛一樣的汽車,分別把它們放在中產階層居住的街區和人員複雜、混亂的街區。臨走的時候,菲利普·津巴多把兩輛車的車牌都摘掉,並且開啟天窗。

結果停留在混亂街區的車子當天晚上就被別人偷走了,而停在中產階級街區的車子,一個多星期後還是完好無損,甚至連車裡面的物品都沒有丟失。於是菲利普·津巴多又把中產階級街區的車子車窗敲爛,結果第二天,車子就不見了。

從這個實驗我們肯定可以看到,環境的不同讓實驗結果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而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的"破窗理論"和這個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一棟樓房上有幾塊破碎的玻璃窗戶,如果沒有及時補好,那麼人們就會被這個破窗影響,破壞更多的玻璃。因為破窗的存在,會讓人覺得剩下的那些完好的窗戶玻璃,是可以被打碎的,而且不會有懲罰。由此可見,環境的好壞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那麼"破窗理論"又如何在育兒這方面運用呢?這就和我們一開頭就提到的家庭環境和父母有關。

在家裡,父母的素質會影響到家庭環境的建設。

1)父母的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雖然不一定需要主動教導孩子知識,但是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孩子模仿去。因為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基本都是靠模仿。如果父母平時在家裡喜歡說髒話,孩子也容易學壞,滿嘴髒話;反過來,如果父母彬彬有禮,孩子也會學習,變得更加懂禮貌。

這個就和"破窗理論"有聯絡了,父母在家裡說髒話,就等於是打破"窗戶",也許孩子一開始不會模仿。但隨著父母越說越多,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覺:"說髒話是正常的",慢慢地他們就養成了說髒話的習慣;同理,父母的其他不良行為,也會給孩子內心世界的"大樓"打破一扇"窗戶",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做的不良行為,是被允許的,因為父母也這麼做。

而如果父母一直給孩子展現好的一方面,就等於在修補"破窗",孩子看到父母不說髒話、舉止文明等等,也會養成不說髒話,舉止文明的好習慣。

2)家庭環境好壞會給孩子不同的"示範性"暗示

另外,家庭環境的好壞,也會孩子不同的"示範性"暗示。比如我們去朋友家玩耍,朋友家又髒又亂,地上堆滿了瓜子皮,那我們嗑瓜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習慣性地讓地上扔呢?反過來朋友家打理得十分乾淨整潔,那麼我們在他家裡是不是會很注意衛生呢?

這就是環境對人的"示範性"暗示,父母平時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孩子就有接受到保持整潔的暗示,時間長了他們就懂得不亂丟亂放自己的東西。同樣的,如果父母懶散不愛收拾,家裡環境很亂很差,父母又怎麼能指望孩子養成愛乾淨勤收拾的習慣呢?

在督促孩子學習這方面也一樣,父母自己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卻讓孩子不要玩手機乖乖去學習。所以,父母如果在家裡常見的角落放一些書本,自己平時不要老是玩手機,陪孩子學習。就算家長不催,孩子被環境影響,也會不由自主地開始學習。

巧用"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1.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根據"破窗理論",壞的環境給孩子帶來壞的引導,好的環境可以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巧用這個理論,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慢慢變得優秀。比如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可以在家裡顯眼的角落放上幾本書,平時自己也拿來翻閱一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動,也會跟著看書閱讀,堅持下去孩子就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了。

另外,父母也要注意家裡環境不好的一面,及時改正。比如家裡的衣服或者是鞋子亂堆亂放,就會讓影響孩子,讓他們養成不整理好衣服和鞋子的習慣。

2.做好榜樣引導孩子

家裡環境要好,父母的言行舉止也要好。因為從孩子生活環境的角度來說,父母也算是環境裡的一個因素。前面已經提到過,父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物件。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父母就應該要做好榜樣引導孩子。先規範好自己的行為習慣,不說髒話粗口、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等等,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1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個月寶寶嗓子啞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