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一種孩子,在公共場合或者別人家裡比較不守規則,凡事都我行我素,在安靜的場所大喊大叫,隨地亂丟垃圾,不懂得尊敬長輩,對於這種孩子有一個專門的形容詞叫"熊孩子"。"熊孩子"的背後是不作為的家長,這些家長覺得孩子年齡小,就應該讓他們釋放天性,總是以"他還是個孩子"為藉口來袒護孩子。

可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卻成了眾多"熊孩子"沒教養的擋箭牌,讓這些孩子無法無天,長大後吃了大虧。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真例項子,有一個小男孩小時候特別淘氣,總愛欺負同學,有一次還把一個女同學的臉給抓傷了,女同學的家長找這個男孩的家長理論,男孩的媽媽說:"她是個小孩子不懂事,你不要小題大做。"

男孩沒有受到一絲懲罰。到了中學,男孩又跟別人打架,這次把人家打骨折了,男孩的媽媽仍然說:"她還是個孩子,孩子打架很正常。"

男孩長成大人參加工作後,一次因為跟別人發生口角,拿起鐵棍把對方一棍打死了,在監獄裡坐了十幾年牢,至今還沒有出來。

如果當初男孩的媽媽不去包庇孩子,及時教育孩子,那麼悲劇就不會發生,一切都源於男孩媽媽的愚蠢縱容。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在孩子小時候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為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同時也要把握管教的度,既不能太沒規矩,又不要過於限制孩子的探索空間。有一個教育的法則可以很好地幫助父母來教育孩子,這個法則就是"漏斗法則"。

什麼是漏斗法則

漏斗法則顧名思義,就是像一個漏斗一樣,一頭寬一頭細,一般從寬的一頭進,從細的一頭出。

教育孩子所用到的漏斗法則正好相反,一開始要緊,越到後面越放鬆,也就是說在孩子小的時候要用心管教,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地基,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就要學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最終成為一個思想和人格獨立的人。

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制定規則

在運用漏斗法則教育孩子時,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來調整教育的方法。在孩子3歲之前,是智力和情感發育的萌芽期,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只有獲得足夠多的愛,孩子才能擁有健康的內心。

所以三歲之前父母要做的就是多陪伴孩子,不要把孩子丟給老人不管,讓孩子多探索和感知周圍的世界。

三歲之後的孩子就要逐步地開始建立規則意識,因為這時候孩子已經要進入幼兒園,父母必須教會孩子如何與他人相處。讓孩子明白在集體生活中應該守規矩,不能我行我素。

還要教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講文明懂禮貌,對於錯誤的行為一定要進行糾正,多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孩子也就更加願意做出好的行為。

到了青春期之後,父母要做的就是逐步放手,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與信任,相信孩子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哪怕和孩子之間有意見分歧,也不要強迫或者壓制孩子,應該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是錯的機會,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運用漏斗法則的注意事項

1、多關注、瞭解孩子

想要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必須要真正懂孩子,懂得他們的真實想法,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來評判孩子,很多在大人眼中不好的行為,其實都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孩子愛玩泥巴,總是把衣服弄髒,其實是孩子在感受泥土和水融合的質感,所以父母不要總是一味地嚴厲批評,盲目地阻止孩子去探索周圍

2、讓孩子適當承擔行為的後果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錯,父母不用過多地指責和批評,更不要吼罵或者打孩子,想讓孩子改正錯誤,就要讓他們體會錯誤所帶來的後果。

比如一個小男孩在電梯裡把所有樓層都按下,耽誤了大家的時間,男孩的媽媽就帶著男孩一起給其他人道歉,直到最後一個人走下電梯。孩子只有承擔起自己行為的後果,才會主動地遵守規則。

3、家長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成為守規矩、有教養的人,父母必須先做到。孩子是在不斷模仿中成長的,所以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平時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好示範,創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孩子在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中成長,自然也會成長為一個正直、有擔當的人。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傾聽小靈魂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