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還有人吃飯磨磨蹭蹭,放在嘴巴里不吞下去?

哪個半夜不睡覺?小心壞叔叔到你家來抓你!

信不信拿你的手機去賣掉,把你抓起來!

上述這些聽起來挺有威脅感的話語,出自抖音一名叫做“壞叔叔”的網紅之口,專為家長量身定製嚇唬小孩子的專用育兒影片。

影片畫面沒有一絲搞笑溫暖,幾乎都是恐嚇的語言和兇狠猙獰的面目。

有不少家長甚至願意花大價錢讓“壞叔叔”針對自己家孩子,做一期嚇唬孩子的影片。

引得圍觀網友直呼:家長都是怎麼了?孩子再不聽話也不能這麼嚇唬啊!

其實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或許會第一時間選擇抱怨孩子越來越難管。

如果我們冷靜下來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或許能看到當下家長面臨的問題。

恐嚇教育盛行

是千萬父母對“無能”的逃避

父母為了孩子能快速成人成材,使出十八般武藝也在所不惜,最後發現孩子根本不聽自己的。

當父母之前或許從不覺得哄人乖乖睡覺有多難,只有當了父母才懂那種崩潰。

孩子不聽話的事,大到教導知識、教養品德,小到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行,拼盡全力卻一無所獲。

看似是孩子難管家長不得不出此下策,但其實這是家長焦慮情緒下產生的逃避行為。

當我們努力花費精力做一件事,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大多數人都會產生自我否定的感覺。比如:

“我怎麼連哄孩子睡覺這件小事都做不到,我好失敗......”

這種“自殺式”心理讓人想要迅速找到方式逃避責任,因為這樣會讓我們沒有那麼深的挫敗感和負罪感。

這時出現“管用”的恐嚇教育,使父母快速遠離體驗失敗帶來的壓力與疲憊,情急下顧不得辦法好壞,追捧便成為逃避的最佳出口。

對恐嚇教育的狂熱

暴露的是家庭的冷漠

在我們身邊不乏有這樣的父母,本身是不喜歡孩子的,但實在受不了家裡長輩的嘮叨和催促,出於無奈才選擇生孩子。

相比上面講過的父母,這類父母心態要好很多。因為被強迫生下的孩子,所以他們可能會不自覺的產生這樣的心理:

“你要生我生了,但是真是懶得管,面對孩子哭、不聽話,只想快速解決。”

對於他們來說,對孩子的感情或許並不濃烈,那麼責任感也會隨之降低。

這時只要有讓孩子乖乖聽話的方法,他們或許不會太過在意對孩子是否會造成傷害。

從這類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恐嚇教育的讚揚、認同,或許只是單純的想快速擺脫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所以,看似對恐嚇教育的狂熱,其實是一些家庭中正存在著的疏離與冷漠。

當下短暫的聽話

卻可能造就一生的噩夢

曾經有網友總結大多數人小時候的五大陰影:

針管扎孩子的醫生,

黑暗裡吃孩子的妖怪,

收廢品順便拐孩子的老人,

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

和當下孩子體驗的“壞叔叔”簡直如出一轍,歷代父母管教方式竟然驚人相似。

表面上看來,這些嚇唬孩子的橋段確實百試百靈。但如果我們從長遠角度分析的話,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兒童心理學學家保羅·哈里斯在《想象的世界》一書中提到:單純想象怪物,孩子只會感到焦慮;而一旦孩子將想象帶入現實,就會引發恐懼。

如果經常用這些來嚇唬孩子,孩子不僅僅會感到恐懼,他們還會對周圍的人和物產生不安全感,影響的是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與心理成長。

除此之外,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誤認知,這些人都是危險的、可怕的,比如警察叔叔、醫生。

而當他們需要尋求幫助時,或許就會放棄對這些人的求助,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張弛有度並不是能力

而是為人父母的義務

一提到管教這個話題,很多父母或許會說:“我也想做溫和又嚴厲的父母啊!可張弛有度、收放自如真的太難了。

其實,當我們選擇把孩子生下來那一刻,便已經失去了放棄教育的選擇。

重要的不是真的做的好不好,而是真正為他們的著想和希望他們快樂幸福的心意,帶著這份心意去完成作為父母的義務。

理解父母的無奈,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與其我們用錯誤的做法讓孩子受傷,不如與孩子一起成長,去習得這項能力。

所以,家長不必對過去的教育有太多愧悔和自責,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的積澱,對於父母來說也是如此。

從現在開始整理心情重新出發,改變對恐嚇教育的依賴,在彼此的成長中不斷摸索、覆盤,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更有力量。

讓孩子從教育裡感受愛和關懷,發自內心的變得懂事聽話,為他們帶去更好的成長。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幼兒園的“試探”,作業是畫自己家的車,機智家長給出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