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戲精網紅姑姑和侄子的互動,真的要為她點一個大大的贊!
侄子在玩完玩具不想整理的時候,姑姑並沒有著急收拾,而是滿地打滾,裝作崩潰大哭的樣子。
小侄子看到這個場景一愣,姑姑帶著哭腔委屈的說:這些玩具我不會整理,我需要你。
於是小侄子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了,表現出了優越感,然後乖乖的去收拾玩具。
去超市的時候孩子想買點零食吃,於是姑姑就做起了浮誇的動作,扭動著身體說:你爸爸小時候就愛吃這些,現在又胖又矮,姑姑從來不吃,你看我身材多苗條啊!
小侄子看到了就說:那我還是不買了吧!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懂事的,只不過我們做父母的沒有用對方法而已。看看上面這個小孩,雖然年齡不大,但姑姑用了比較有趣和讓孩子非常樂意接受的方式,讓孩子去收玩具,讓孩子自己說出不買零食。
對於收拾玩具,孩子就感覺自己被需要,而且有很高的優越感;而買東西,姑姑用浮誇的演技,讓孩子明白了多吃零食不好;這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很受用。
所以,越是愛孩子,就越要懂得如何去管教孩子,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教的父母。
01父母這樣說,孩子才會聽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時候覺得父特別討厭父母?
有網友回答:跟父母理論的時候。
確實,我們生活中確實很多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孩子選擇沉默的時候,父母卻反過來指責孩子。
晚上他爸出差回來,他還好意思說爸爸沒給他帶禮物,生氣不吃晚飯,於是爸爸又訓了他一頓:不就沒給你買禮物麼?學習怎麼沒看你這麼用心呢?考這麼點分說好意思要禮物……
確實很揪心,孩子本來考試沒考好就很難過了,結果回到家被媽媽打了一頓,晚上爸爸出差回來說好的給帶禮物,結果沒帶,還指責了孩子。
這樣的溝通除了讓孩子和父母溝通越來越困難,真的沒有其他任何好處。
有時候我們的說話技巧,不僅能使自己的目的順利達到,還能讓孩子快樂的接受。
週六的早上,我兒子書法課,因為現在天氣越來越冷,所以他不願意起床去上課,還說:媽媽,我不能少去一節課麼,我想睡覺,太困了,你幫我請假吧。
然後我就說:不起床,我剛剛買來的你最喜歡吃的牛肉包子你就不能遲到嘍;而且你這節課不去上,下週就要補課,下週我們不是和哥哥說好出去玩麼,如果今天我們不去上課,下週的計劃也要泡湯了,真是太遺憾了,那我幫你請假吧!
兒子突然坐起來說:媽媽,別請假,我著起床了。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是我們沒有掌握好溝通技巧,想讓親子關係融洽,我們不妨和孩子好好溝通。
為人父母,管教孩子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們也要不斷的摸索、學習,與其批評和責備孩子,不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孩子溝通。
02用孩子的語言回答孩子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好奇心,每個孩子的小腦袋瓜子裡面都裝滿了"為什麼"。
我們父母有時面對孩子可笑的問題總是避而不答或者是很不耐煩,其實耐心的回答孩子的問題,也是和孩子溝通的一個方式。
一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出去散步,走到草地上我們坐下來。
兒子看著天上的星星問我:媽媽,月亮為什麼會在晚上出來,白天他跑哪裡去了?
我說:那你覺得為什麼呢?
他天真的說:月亮姐姐很喜歡我們,他怕我們晚上出來看不到路,所以他出來給我們指路的。
我說:你說的太對了,月亮姐姐她太有愛了,她害怕小朋友晚上出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所以她白天睡覺,晚上出來給我們照亮。
兒子說:媽媽,星星也是給我們照亮的,你看他們都眨著眼睛。
然後兒子又說:媽媽,太陽公公白天出來和我們一起玩的吧。
爸爸耐心的和兒子說:太陽公公白天自己在家帶著太沒意思了,他聽到你們的笑聲就出來湊熱鬧。
其實,很多問題在我們看來很天真幼稚,但在孩子看來,就比較有趣,像類似的問題每個孩子應該都會有問過,想過,我們父母是不是每個都有認真的在回答呢?
有很多時候在這樣的交流中,孩子會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他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很樂意和父母交流,這是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一個重要環節。
教育專家成尚榮說:傾聽,是一種特殊的教育。
我們做父母,也是從白紙開始,我們怎麼畫孩子就會怎麼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也許他們成不了別人家的孩子,但他們一定是萬里挑一的那一個。
所以,瞭解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去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的內心,感受他們的情緒,不要一味的否定和摧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