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棒熊專欄】

學不會陪伴孩子,將是父母一生的遺憾

前段時間,在知乎網站上看到一個提問:

女兒15歲,父親因工作原因,較少陪伴,有沒有好的方法改善?署名是一個迷茫的父親。

從提問中,感覺出這位父親的焦慮,無奈和迷茫。

其實,生活中跟這位父親一樣迷茫的父母有很多,他們為了擔負起家庭重擔,選擇奔走遠方,錯過陪伴孩子的最佳時光,最終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而有的父母,雖然每天陪在孩子身邊,給孩子錦衣玉食,但與孩子之間,依然很難溝通。

其實,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愛的陪伴,這種陪伴不是用金錢來衡量,更不是用時間來累積。

父母與孩子之間,高質量的陪伴,勝過低質量的相處。

1.低質量的相處,只會逼孩子走入絕境

有句話說:“父母真正的偉大,不在於恩賜生命,而在於有生之年與子女的陪伴。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但如果缺少“愛”的陪伴,這種陪伴就只是形同住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前段時間,有一則熱搜新聞,安徽17歲高中女生跳河自殺。

這位女生是家中的獨生女,學習成績非常優秀。

她的父母是普通工人,都在縣城打工。父親是殘疾人,在一家酒店當電工;母親只有初中文憑,在縣城某服裝廠上班。

兩年前,這位女生考上縣城重點高中後,父母為了給女兒一個穩定的學習環境,專門到縣城租房子,邊工作邊陪女兒讀書。

女兒跳河後,父親接受採訪時,悲痛的說:“頭一天,孩子因為身體不舒服,向學校請假,第二天上午身體還沒好,又向老師請假。”

可見,孩子跳河前,家人並沒有發現女孩有任何異常,以至於慘案發生後根本想不通,孩子為什麼要自殺。

時至今日,女孩跳河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孩子真實的狀態,為人父母卻從未知曉,雖然與孩子同處一室,照顧著一日三餐,到頭來,卻與孩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感受愛》一書中,心理學家珍妮曾說:“我們不活在愛裡,就活在恐懼裡。”

當孩子缺少父母愛的陪伴時,他們會感覺無依無靠,沒有安全感,也缺少了應對生活的底氣,他們遇到的困難,在大人看來不過是一粒塵埃,但落在他們身上,卻是邁不過去的坎。

當恐懼充斥內心的時候,他們面臨的只能是深淵。

2.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孩子越優秀

演員佟大為曾說:我們給孩子的愛,應該是一堵透風的牆,既能遮風擋雨,也能透過風、透出光。

今年湖南高考狀元中,有這麼一對雙胞胎,哥哥趙棣考取北大,弟弟趙稞考取清華。

孩子們的父親趙忠深知,家住農村的孩子,想要從大山走出來,只有透過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剛上高中時,孩子們經常抱怨:作業多,壓力大,趙忠說:“挺住,這三年你必須挺住,挺住就過去了。”

父親的一句“挺住”,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用行動為孩子“挺住”。

高中三年,每個週末父親都要走幾十裡地,從農村趕到縣城,在校園裡與孩子們談心,瞭解孩子們的想法,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

有一年冬天,因為下雪封路,班車也停了,孩子父親便請老師發來孩子在教室自習的影片,才安了心。

在父親的陪伴和教導下,兄弟倆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高中三年一直嚴格要求自己,不玩手機,不打網遊,不做任何影響學習的事。

父親心繫孩子的成長,孩子也不辜負父親的期望,最終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回報父母。

陪伴孩子,並不需要天天呆在一起,只要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理解他的脆弱,傾聽他的煩惱,給他一個有力的臂膀去倚靠,就夠了。

在《引路人》一書中,曾有一句話,深深打動我:

“那個真正的引路人,是自己的母親。母親一直在為我帶路,陪我一起走過人生的風雨歷程。”

是啊,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人生漫漫,為孩子遮風蔽雨,唇齒相依。

只有活在愛裡的孩子,才能身穿盔甲,擁有行走世間的勇氣與底氣。

3.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更幸福

席慕容曾說過:

“母親是傘,是巨英,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是英里的鉅子。”

影視劇《小歡喜》中,講述三對家庭四個孩子高考的故事。

其中,楊楊因父母外地工作的原因,小時候和姥姥住一起,對父母幾乎沒有太多感情。

高三的時候,父母把他接來一起住的時候,發現與孩子已有很深的隔閡。

而父母內心湧起的愧疚、自責和焦慮,讓孩子更加不服管教與叛逆。

好在,季楊楊的父母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

為了能夠與孩子多見面,有共同語言,爸爸揹著楊楊學起了賽車;

為了解孩子的思想,爸爸在網上化作“知心大哥”,笨拙的用一根手指頭打出:“咋啦,老鐵”;

兒子犯錯時,爸爸衝動之下打了兒子,事後發現是一場誤解,當著很多人的面,誠懇道歉,請求兒子的原諒。

楊楊對於父親的行為,由剛開始的不領情,認為父母就是欠他的,他不需要父母的可憐;到後來,慢慢開始理解並接受父親對他的良苦用心與愛。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楊楊最終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一家人美滿而幸福。

在楊楊父母眼裡,彌補孩子的陪伴,比他們的面子更重要。

俗話說:沒有不親近的父子,只有不主動的父母。

父母工作再忙,都不能是沒時間陪伴孩子的藉口,只有在精神上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相互交流和理解,孩子才能感到幸福。

寫在最後:

有一句話說:一棵小樹的成長,最好的時機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育兒也如此,趁現在還來得及:

靠近孩子,把他們當作朋友相處,學會尊重他們的想法;

靠近孩子,少一些譏諷,多一些鼓勵,孩子會更自信;

靠近孩子,少一些攀比,多一些引導,孩子會更堅強;

靠近孩子,少關注分數,多關注身心健康,孩子會更幸福!

願,每位孩子都能被父母看見!

願,每位父母都能給予孩子愛的陪伴!

作者簡介:

桑美,一個兼顧職場和家庭的女子,用心體驗人生,用愛守護家人。

9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各種動物們的懷孕照,又漲姿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