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雖然很多人不願承認,但不得不說,日本是個很“可怕”的國家。

比如日本的國土面積雖還不足我國的雲南省大,但日本的經濟實力卻在全世界排名第三,而且過去10年,日本人拿諾獎真的是拿到手軟。

除了學術上“年年拿諾獎”的成就外,日本人做事的“匠人”精神這兩年也被國內的很多公司、大V、企業家用來為員工打雞血,成為無數職場人的工作座右銘。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日本這個國家的“可怕”?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就帶著我們追根溯源,深入日本的幼兒園,探尋日本人教育幼兒的理念,進而分析這個民族為什麼進化的如此“可怕”。

日本幼兒園

從“同理心”中生髮出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重要的核心是“追求完美”。

如果你覺得“追求完美”是為了讓自己變得優秀,走上人生巔峰,那你可能真的誤會日本人的“初心”了。

在深入日本幼兒園的探訪中,一位園長用實際案例告訴導演,追求完美只是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

可能理解起來有些抽象,但舉幾個例子你就懂了。

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完美學生,好不給家長和老師添麻煩;

好好工作,成為一個完美醫生,好不給醫院和患者添麻煩;

·······

比如園長為了讓小朋友們把教室的門關好關牢,採取的方法竟然是故意把門設計得不完美,就是利用了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心理。

這個門如果不認真關根本關不上,為了避免冬天坐在門口的小夥伴不冷,必須要認真關好。

比如水龍頭下面故意不裝水槽,如果用完不關會濺到自己的腳。

就是在這一點一滴中,日本孩子懂得了換位思考的同理心外,從小注重細節的品質也被培養起來了。

總之,注重細節更多時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

堅韌:學會直面真實的世界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擔心,學校這種對細節、規則的強化,可能會扼殺一個孩子的個性和創造力。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日本就不會拿這麼多諾獎了。

日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破解自有妙法——那就是讓孩子直面真實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但它卻能幫助孩子在自然萬物中發現無數可能性。

這就類似,正是坐在了蘋果樹下,牛頓才發現了萬有引力。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又見過蘋果樹呢?

更別提在蘋果樹下坐了。

所以日本人極度重視自然教育。

辦公室門口放著沒洗過的純天然洋蔥,這些洋蔥專門沾泥帶土,對此院長的解釋是:

另外一所幼兒園的活動草坪故意設計得不平坦,草坪也是不平整的。

面對導演的好奇,這位園長這樣解釋:

其實園長的這段話,透露出一個樸素的教育理念,那就是隻有真實的世界才能更好地激發一個人的潛能。也就是中國的那句“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需躬行”。

因為真實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也會存在很多問題,這是這些問題,才能逼迫一個人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而一個完美又舒適的環境,所有的問題都被別人解決掉了,這會讓一個孩子眼裡看不到問題,身邊沒有問題,那談何去解決問題,因為壓根就沒有解決問題的必要。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日本人讓孩子從小直面真實的世界,其實也是磨礪孩子的意志力。

畢竟,在真實的世界裡待久的孩子,長大後直接真實的世界時,總比那些在完美世界裡待久的孩子,多了一份從容、篤定和堅韌。

反思:無處安放的自我

當然日本教育也有副產品,過度的注重他人 ,過度的追求形式上的細節,容易讓人在這種“匠人”文化中,長期異化進而失去自我。

比如日本人為了不給身邊的人造成負擔,同時不願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軟弱,被從小教育不能哭的,尤其是男孩子。

長期的人格異化導致很多人心態失衡,日本是一個自殺率較高的國家,有很多專家聲稱,這種高自殺率,也是日本這種自我人格缺失文化的副產品。

總之,看完整部紀錄片,白馬最大的感受是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教育制度,很多教育就像硬幣的兩面,我們擷取好的理念受益的同時,如果矯枉過正就會適得其反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從小被教育不能在外人面前哭泣的男孩子一樣,上過眼淚感療師的課程後,他決定以後不會讓他的孩子壓抑自我,想哭就哭。

所以,好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去進化的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對父母耍賴的三種形態:一開始只要好處,到後面讓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