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很多父母比較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緊抓孩子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得體,讓孩子做一個有素質、有教養的人。但一些父母並不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甚至對孩子疏於“管教”,讓孩子成為遭人嫌棄的“熊孩子”。

案例

微博上有一段在地鐵上拍攝的影片火了。影片中小男孩的“霸座”行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在地鐵上,一個小男孩霸佔了三個人的位置,一會在上面躺著睡覺,一會又在座位上走來走去。由於小男孩穿著鞋子,把座位都弄髒了。小男孩的媽媽在旁邊低頭玩手機,並沒有約束孩子的行為。

很多乘客看到小男孩的做法,都極度不滿。畢竟,地鐵上是公共場合,小男孩不僅“霸座”,還肆意踩踏座位,讓別人也沒法坐。

有乘客實在忍不住,提醒了小男孩的媽媽,“你還是管一下孩子吧,不要讓孩子在座位上走來走去,別人都沒法坐了。”

出乎意料的是,媽媽若無其事地回答:“孩子不懂事,別和他一般見識。”

在大多數人看來,媽媽都是這種態度,小男孩會在公共場合出現這種行為,也就讓人能夠理解了。畢竟,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若是家長注重自身言行,也懂得規範和約束孩子的言行,孩子的素質也不會差。

家長的哪些言行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呢?

1、家長出口成“髒”,負面情緒多

有些家長總愛說髒話,即使在孩子面前,也不會避諱,負面情緒非常多,就容易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孩子可能也會養成愛說髒話、負能量較多的情況,比如容易生氣,愛發脾氣,愛罵髒話,甚至會與家長對罵、對打,孩子長大後還可能會出現暴力傾向。家長就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帶有負面情緒或出口成“髒”,避免自身不良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2、家長過於寵愛孩子,沒原則沒底線

一些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愛,無法堅持原則,沒有底線。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只會順從和滿足,不向孩子提要求,不約束孩子的言行,就會讓孩子變得驕縱、任性,做事不顧後果,更不會考慮他人的想法,從而養成一些壞習慣,甚至是惡習。

家長就要做到嚴格管教,堅持原則,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一定不可過度寵愛,要有自己的底線。

3、家長習慣推卸責任,沒有擔當

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好表率,一旦遇到事情,不是想著承擔責任,而是習慣性地推卸責任,沒有一點擔當。家長在孩子面前不僅會失去威信,也會讓孩子有樣學樣,變成家長的樣子。

家長就要起到帶頭作用,做孩子的好榜樣,讓孩子看到家長有責任、有擔當的一面,既是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也在精進家長。

家長想要孩子有素質,有教養,自己也要有素質和教養。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規範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好的榜樣。

想要孩子有素質,有教養,家長應該怎麼做?

1、不可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不會一成不變。家長對於孩子不好的一面,比如性格內向、過於調皮,或者偶爾做了錯事等等,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否則,孩子在潛意識中也會認為自己就是家長所說的樣子,孩子的性格會逐漸變化,越來越內向、自卑,覺得家長不愛自己,沒有自信,甚至會產生怨恨、仇恨心理。家長不可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應當學會理解和包容孩子,讓孩子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2、讓孩子學會道歉,知錯就改

現在很多孩子在做錯事以後,會比較執拗,不會主動道歉,有錯不知道認錯、改錯,甚至會與家長對抗。家長無奈之下,只好代替孩子向別人道歉。

家長的這種做法,無疑對孩子是一種縱容,讓孩子更加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反正父母會解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道歉,做到有錯就改,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正確教育和引導孩子

孩子的規則意識和界限感是逐漸培養的,家長就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規則,為什麼要遵守規則,違反規則了要承擔什麼責任等等。

很多孩子在家長的溺愛和縱容下,不遵守規則,也不懂得界限,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只會害了孩子。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時,不僅要指出孩子的錯誤,還要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

孩子會以家長的言行為榜樣,從孩子的身上,往往可以折射出家長的影子,可以看出家長的品質和修養。家長就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成長的優秀、有教養。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恐嚇教育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透過一個著名實驗,專家拿到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