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你的社交圈,決定了你可能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社交圈真的很重要,這是它我們一生的財富。深交欣賞你的朋友,會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安慰你幫助你。深交有正能量的朋友,會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陪伴你鼓勵你。
深交為你領路的朋友,會自願做你的墊腳石,帶你走過泥濘和迷霧。深交肯批評你的朋友,會時刻提醒你、監督你,讓你時刻發現自己的不足。
我們總覺得外國孩子大方得體不怕生,這完全要歸功於他們從小到大豐富的社交經驗。換句話說,德國孩子一出生就在混社交圈子了!
德國孩子都有哪些社交活動?
1. Krabbelgruppe(6個月-3歲)
從孩子半歲起開始,德國社群提供一種叫“Krabbelgruppe”的親子活動,每週一次在固定地方舉行。由一個專業老師帶領,媽媽或爸爸帶著孩子參加玩遊戲。
有人問,這麼小的寶寶懂社交嗎?不是說太小的寶寶都是各玩各的嗎?表面上看寶寶是不懂,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寶寶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當他們被父母的社交生活浸潤時,父母的社交行為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寶寶習得!
2. Play Group (1歲以上)
一歲以後,德國社群有各種 spielgruppe(play group)。有的是由社群組織開展的,有的是由媽媽志願者管理組織的,加入play group的父母和孩子每週定期見面一到兩次,在租用或免費的遊戲場地一起玩耍,場地會提供一些兒童運動設施,組織者也會開展一些遊戲。
這種社群自發組織的play group活動對那些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在其他公共場合,雖然能接觸到很多同齡人,卻難以建立和保持緊密的聯絡。
3. 家庭集體出遊活動
德國人在進行家庭活動時也不忘了加入社交的元素。最明顯的體現就在於,特別喜歡約人一起結伴活動!
不光是週末和節假日,德國父母們連工作日也不放過為孩子創造社交玩耍的機會。幼兒園放學後約著一起玩到晚飯時間再回家是家常便飯。
4. 家庭間的互相拜訪
遇到天氣不那麼好的時候,德國父母會很熱情的邀請其他家庭到家裡來玩。
在幼兒園碰到其他接孩子的媽媽,她們經常會隨口問一句:你們有時間嗎?到我們家去玩一會吧?鄰居也會經常給我發簡訊,問我們幼兒園放學後有沒有時間去她家玩。
正是這樣家庭間頻繁的交往,孩子們對玩伴的父母和家也變得非常熟悉,熟悉到不需要自己的父母陪同也能玩得開,雖然他們才兩歲。
5. 讓孩子去朋友家過夜
去朋友家過夜在國外並不稀奇,你會發現,在很多國外的系列繪本中,都會有一個主題叫《第一次在朋友家過夜》,描寫了這一奇特的人生初體驗。
去朋友家過夜也是德國孩子社交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大部分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了。
6. 讓孩子參與成年人聚會
外國人特別愛party這個相信大家都早已熟知,德國人也不例外。
光是平時大人和小孩的生日聚會,互相請來請去就已經夠忙的了,幾乎每個月都要給人買生日禮物...想約德國人,人家說忙,最常見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去給朋友買生日禮物......
成年人的生日聚會上當然以成年人為主,大多是爸爸媽媽的朋友以及少數家人。
因此,孩子在這種社交場合有機會接觸到非常多的陌生人,慢慢的也就不怕生了,並且孩子有機會觀察成年人是如何玩轉party的。
7. 重視孩子的生日party
在德國,不管什麼人不分年齡,從小到老,每年都會過生日。孩子的生日是孩子一年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動之一,一定要過,而且要相當認真的過!
不少父母會花很多心思佈置場地,設計流程和遊戲專案。舉辦生日聚會最大的好處是培養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其次,開party是很考驗主人的計劃和組織能力的。
最後的話
若要問,西方孩子為什麼看起來要比亞洲同齡孩子成熟些?因為他們的父母從很早就為孩子創造無數需要獨當一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