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3歲,怎麼叫都不聽,就好心沒長耳朵”
“我懷疑我家孩子有多動症,最多能安安靜靜坐那兒5分鐘。”
“我家那個小子,在幼兒園上課總是開小差,跟同學說話,該怎麼 提高他的注意力呢?”
有很多的孩子,他總是東張西望、坐立不安,或者在紙上亂畫。
而你想將他的注意力拽回來,不停地重複道:“注意,認真一點,專心點啊!”
孩子身上為什麼會有這些讓我們“頭疼”的毛病,其實都跟專注力不足有關。
01
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它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成績越好。
專注力好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進入狀態”,且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擾;
細心觀察周圍的 “學霸”,你就會發現,他們並不見得比我們的孩子更聰明、更努力, 但是為什麼他們學什麼都快?學什麼都能學好?
原因就在於,學霸,比別人專注時間更長。
毛主席當年行軍打仗,營帳裡有很多人,吵吵嚷嚷的,但是毛主席還是可以專心看書。
陳毅,他有一次看書看得太專心了,竟然拿著餅蘸著墨汁吃了起來,吃得嘴上都黑了。
居里夫人小的時候在做作業,哥哥姐姐們在旁邊玩她也聽不到,後來他們在她身後疊起了好幾張凳子,只要她一動,凳子就會倒,可是凳子一直沒倒,因為她太專心了。
現在是一個知識大爆發的時代,需要快速的汲取更多的知識, 專注力差的孩子,學習效率低、效果也很差,別說去學習舞蹈、音樂、美術、奧數等一些特長了,學校的課業就已經讓他們非常吃力了。
無法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情,長大後也難以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
同樣在學習,效果卻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
02
孩子專注力不強往往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
有一次我帶球球去書店,旁邊有個老人帶著3、4歲的小男孩也在看書,我相信這個老人非常愛他的小孫子,我也堅信那個孩子的專注被老人毀了。
男孩和球球在一起看書,兩個孩子跪在地上。
老人家立刻上來說:“寶寶,別跪在地上,太涼!”
孩子剛起來沒兩分鐘又坐地上了,因為書店很多人都坐在地上看書,怎麼能要求一個孩子不模仿呢?
老人家又走上前:“寶寶,不能坐地上,屁股涼了,拉肚子!”
孩子又站了起來,放下手中的書,換了一本,然後就開始各處溜達。
轉了一圈好不容易安靜下來,拿起一本漫畫書剛看了幾分鐘,老人家又來了:“寶寶,渴不渴啊,喝口水!”
孩子搖頭,老人家不高興了,一把把書搶下來,扔在了書堆裡,然後開始教訓小男孩:“你知不知道,不喝水就會上火,上火了就會發燒,到時候誰管啊,你爸你媽工作那麼忙,不還得我弄你嘛!快,喝水!”
小男孩無奈地喝了幾口,然後又趴到球球這裡,和球球看書。
老人家又不幹了,連拉帶扯地把孩子弄起來,兩個人走出了書店。
其實在家庭中,這樣的情景又何其多呢?
孩子專注力的好壞主要與家庭環境相關。很多爸媽,一邊埋怨孩子專注力不好,一邊好心辦壞事,無意中破壞了孩子專注力的養成。
孩子獨處環境雜亂
當爸媽的總想給孩子更好的,於是把孩子的遊戲環境佈置的豐富又溫馨,玩具、繪本等全都堆在裡面。
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有限,一旦被這些事物吸引,就更難專注於手上的事情了。
娃專心做某事的時候,打擾娃!
當寶寶在專心的玩玩具時,媽媽過來一會問一下“寶寶渴不渴”,一會又問“媽媽給你擦擦臉,看你臉髒的”,一會又說“媽媽陪你一起玩好不好”。
這種經常打斷孩子的做法,就是在扼殺娃的專注力!
蒙臺梭利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都不要去打擾孩子。”
指導孩子
孩子在玩塗色書,你在旁邊說:
“樹幹怎麼能是藍色的呢,應該是棕色的呀”;
孩子在玩拼圖,你在邊上說:
“你這樣拼是不對的,這塊拼圖應該放在這裡”;
……
很多爸媽都愛指導孩子,這樣不可以,那樣應該這麼做,玩具應該怎麼玩。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玩並沒有統一的正確標準,玩具也不應只有一種標準玩法。
爸媽這種強行地介入指導,會干擾孩子的思路,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那就不要怪孩子做事情會分心了。
其實,爸媽只需要默默陪伴,等孩子真的需要指導了,你再出手也不遲。
如果你實在控制不住要教給孩子新玩具的玩法,那也請在孩子開始玩之前進行,等孩子沉浸其中自由探索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指導了。
缺乏耐心,不停的催促
孩子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小動物等時往往會看很久。家長有時候會不耐煩催促甚至強行帶孩子離開。
孩子對小動物的興趣和持久的專注力就這樣被自以為是的成人破壞了。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磨蹭,而是大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耐心。
03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其次是3~6歲。這也是培養娃專注力的好時機。
兩歲以內少看視訊
很多研究都指出,電視/視訊對兒童發展專注力有很大的危害。
有些家長不以為然,他們會說:“你看,寶寶對著電視可是一動不動半天,專注力多少!”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寶寶在看電視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主動地調動他們控制專注力的肌肉群,而是刺激過度的狀態。
不隨意打斷孩子
孩子在專注地做某一件事的時候,比如畫畫、看書、玩積木時,任何人都不要去打斷他。
但是對於日常生活中有時間點要求的活動,例如吃飯、睡覺等,則必須要控制孩子的專注時間,並且讓孩子養成固定的習慣。
經常帶孩子運動
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對保護和提高專注力也非常有好處。跳繩、拍球、平衡木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形式。
如果孩子興趣廣泛,可以多種運動形式輪換,注意別累著就行。
研究證明,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普遍比不愛運動的孩子專注力更高。
不要一次給孩子過多書籍和玩具
我知道很多媽媽給孩子閱讀,囤了不少的好書,恨不得一下子都給孩子。
可是這樣的方法並不好,比如:一套書十多本,當然不要一次倒在孩子的面前,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選擇,而建議每次給2-3本。
玩具更不能過多。有1-3種玩具就足夠了,而且不能一次給孩子太多,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玩具太多的時候,孩子會一下子玩這個,一下子又摸摸那個,根本就無法在一個玩具身上停留足夠長的時間。
孩子專注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父母持續地引導。
培養專注力很難,破壞專注力卻很容易,小恩希望各位爸爸媽媽不要一邊“好心辦壞事”地搞破壞,一邊卻又埋怨孩子專注力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