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肯定有不少的寶媽都同樣的困擾,那就是自己家每天在家上躥下跳、唯我獨尊的“小霸王”,只要一出門就變成了一個“小慫包”,見了人不敢打招呼,也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

這明明在家就是一個自動抬槓的“活體ETC”,為啥出了門就跟斷電一樣在死活“抬”不動了呢?為啥寶寶這兩種狀態就不能均勻分配一下呢?

寶媽們的夢想是啥?“寶寶在家乖巧可人、體貼懂事,出門落落大方、hold住全場”,“想實現這個夢想簡直就是在為難我小豬佩奇!”真的為難嗎?

並不!今天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窩裡橫”寶寶到底怎麼“治”!

寶寶“窩裡橫,見人慫”是為啥?

其實寶寶“窩裡橫”大多逃不過一個原因,那就是家長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寵溺。本來寶寶的哭鬧只是一種為了得到滿足的“嘗試”行為,但是當家長們因為寶寶的哭鬧“就範”之後,哭鬧就變成了他們“威脅”的手段和武器。

而寶寶“見人慫”則是因為他們不會社交,尤其是在家中的“威脅”在外並不奏效,甚至還會遭到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更加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家長該咋“治”

1. 愛是剋制,愛有規則

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句話,“喜歡是放肆,而愛會剋制。”其實這話用在寶寶身上也是一樣的。

家長們一定要分清楚“寵愛”和“溺愛”的區別,也一定要讓寶寶知道,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外面,都是有規則的。更重要的是家中人在教育規則這方面,一定要站在統一的戰線上。

2. 拒絕“標籤”

家長們不要覺得寶寶出門在外,沒有跟別人打招呼、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就是“不聽話、沒禮貌”。

這樣的標籤一旦貼在了寶寶的頭上,很容易讓他也覺得自己如果不打招呼就是個“壞寶寶”,從而對自己產生懷疑,也會給自己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嚴重話這種標籤甚至會影響寶寶一生的性格養成。

3. 鼓勵而非強迫

社交鍛鍊是需要慢慢來的,家長們不妨多帶寶寶出門走走,多讓他認識新鮮事物、接觸新的朋友,鼓勵寶寶加入遊戲。

一旦家長把社交鍛鍊這件事情變成了“強迫”,那麼就會讓寶寶在潛意識中產生“社交併不快樂”的印象,從而導致他們更加排斥社交。

其實無論寶寶是“窩裡橫”還是“見人慫”,都是他們心理的發展狀態,而不是一種可以對症治療的病症。

所以面對寶寶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不要急於求成,想要寶寶的性格更加優秀,還是要慢慢引導才行。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