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降臨後身邊所有人都在囑託媽媽,要多注意保護孩子,別讓孩子出現意外。畢竟孩子看上去很嬌小,所以覺得孩子沒什麼破壞力。然而最近有一位“獨眼”寶媽纏著紗布,透過短影片的方式為大家講述她被娃傷害的經歷,用自己的故事提醒寶媽們:看好寶寶的前提下,也要保護好自己。
早上六點多天還沒亮,寶寶就醒了,然後一屁股坐在了寶媽的頭髮上。
寶媽覺得很疼,就想把寶寶移開。萬萬沒想到,寶媽一睜眼,娃為了保持平衡,手指頭就直接伸進了寶媽的眼睛裡。當時她的眼睛就睜不開,於是就用另一隻眼睛找到手機,給自己母親打電話,讓孩子姥姥帶她去醫院。
到了醫院,醫生診斷是寶媽黑眼球劃傷,角膜也損傷了。於是就給寶媽處理了一下,上了藥,然後進行了包紮。
醫生囑咐她要24小時換一次藥布,如果不感染,正常情況下兩天整也就是48小時就能好,如果發生感染,那就嚴重了……
媽媽和寶寶相處並不總是美好的,常常被寶寶“誤傷”,30多歲的葉女士就遭遇了驚險一幕,被“熊孩子”拿筷子戳到眼睛,差點弄碎眼角膜。
當天葉女士正在家給3歲兒子餵飯,不料被小傢伙伸過來的筷子戳中右眼。一聲慘叫過後,葉女士驚恐地發現,右眼什麼都看不見了。當晚,她趕往醫院眼科就診,才知角膜瓣錯位了。
原來,葉女士因高度近視,8年前做了傳統的準分子鐳射手術。醫院眼科主任說,人的角膜橫徑12毫米,豎徑11毫米,中央厚度0.5—0.55毫米,形似一片隱形眼鏡。鐳射手術要沿角膜表面環切一層,將角膜中央削薄後,再將上下層併攏。由於角膜癒合能力差,環切的傷口會長期存在,在遭遇外力打擊或劇烈運動時,有可能導致角膜移位甚至碎裂。幸運的是,透過角膜瓣復位,葉女士複查時視力已恢復正常。
看似柔弱的小傢伙,常常會傷媽媽於無形之中:
第一招、蹬腿
媽媽晚上睡覺捨不得把寶寶單獨放在嬰兒床上,只有放在身邊才覺得踏實。不過小傢伙睡覺可不讓人省心,晚上經常就被踢醒了。剖宮產媽媽傷口恢復還不完全時,哺乳時被寶寶來一腳,可真是要疼出眼淚了。
第二招、咬
這種痛相信很多給寶寶哺乳過的媽媽都體會過,常常沒喂幾次乳頭就被咬破了。有的寶寶調皮的不得了,哺乳時還會咬著乳頭拉扯。如果哺乳時媽媽被咬的很疼的話,可能是哺乳的姿勢有問題,可以試著讓寶寶的嘴巴儘可能的包住乳頭和乳暈,或者諮詢一下醫生了解正確的哺乳時的抱姿和方法。
第三招、揪頭髮
媽媽抱著寶寶玩耍時,看著媽媽漂亮的長頭髮,寶寶的好奇心就來了,忍不住要用手抓。媽媽疼的齜牙咧嘴,寶寶越拽越使勁。一般有了寶寶,媽媽都會選擇把頭髮剪短,如果不想剪的話就紮起來吧。
寶媽們要學會應對,不光要防止寶寶傷到自己,還要注意別被寶寶誤傷。如果想要更好的幫寶寶度過這個時期,就必須防範於未然:
1、給寶寶合適的物品,讓寶寶把玩
手部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會促進寶寶的手部發育,讓寶寶從滿手抓,發展到會用手指抓、捏等精細動作。通常來講,靈巧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是相關的。你可以給孩子一些更為安全的物品,讓寶寶鍛鍊自己的小手。
2、多陪伴寶寶
在孩子3歲前,是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注,需要被照顧,也容易察覺父母對他態度的變化。所以媽媽平時要對寶寶的行為舉止及時作出反應。
3、當寶寶打你時,要引導他
寶寶不知道如何表達愛意,這就需要寶媽平時對寶寶表達喜愛的時候可以親親寶寶的額頭,多對寶寶笑一笑。一旦寶寶打你了,表情要嚴肅地看著他,告訴他不可以。
很多時候,寶寶的行為會被我們大人誤解,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如何表達,因此需要大人的引導,耐心些孩子是可以被糾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