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PART一:拔牙故事 }

第一天晚上

前幾天晚上刷牙的時候,孩子說她的牙齒鬆了,我剛一說“讓媽媽看看”,孩子就“哇”的一聲哭出來了。孩子抽抽嗒嗒的不斷說“我不要拔牙!我不要拔牙!”

(孩子怕拔牙,對拔牙有恐懼。其實不僅如此,但凡是和牙齒有關的“壞”情況,比如蛀牙,孩子都害怕,因為她覺得但凡牙齒出了點問題,都是要拔牙的,而拔牙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為什麼會那麼怕,來源於小夥伴的經歷。她的一個好朋友因為蛀牙需要拔牙,她從夥伴那裡得來了拔牙是極其痛苦和恐怖的經驗。)

摟著孩子,輕聲安撫孩子,等孩子情緒平穩一點後,告訴孩子,媽媽需要看看是哪一顆牙齒鬆了,媽媽需要知道牙齒怎麼了,這樣才能知道我們該怎麼處理。

孩子是下頜的其中一顆門牙鬆了,在這顆鬆動的門牙後面,已經有一顆牙冒出來了。看起來很像是換牙,但孩子五歲三個月不到,和我自己當年比起來,似乎又早了些。

我這樣告訴孩子我看到的牙齒情況和我的推測以及注意事項。

“寶貝,你這顆牙齒鬆了,但是它後面又長了一顆出來,應該是開始換牙了。”

“那要拔牙嗎?我不要拔牙!”

“換牙一般是不會拔牙的。你想啊,你的乳牙如果要掉,肯定是要先鬆動了,很鬆很鬆了,不用拔,自己就掉出來了。乳牙掉了,新長出來的恆牙才有位置呀。乳牙不松就不會掉,不掉的話,我的女兒,難道你要長兩排牙齒嗎?那多搞笑呀!媽媽可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長兩排牙齒哦!”

“那我不會拔牙嗎?”

“不會呀!你想,乳牙很鬆很鬆之後,不用拔,它自己就掉了,恆牙就長出來了。新長出來的恆牙可是一輩子都跟著我們的喲,怎麼會把它拔掉呢?再說了,新長出來的恆牙就像個小寶寶一樣,我們要很愛惜很愛惜它的,肯定不會把它拔掉呀,如果拔了,我們怎麼愛惜它呢?它還要一輩子都長在我們口腔裡,幫我們咀嚼事物呢!”

“媽媽,我怕拔牙!”

“媽媽知道。你是聽到小朋友長了蛀牙,所以只能去拔掉,你就很害怕,對不對呀?”

“對。”

“你的牙齒媽媽剛剛仔細看了,沒有蛀牙,白白的,不用拔。寶貝,你知道,為什麼會長蛀牙嗎?”

“不刷牙,吃糖。”

“對呀!那你知道怎麼保護你新長出來的恆牙嗎?”

“我每天都刷牙,我不吃糖了。”

“對呀,寶貝。你每天都刷牙,把乳牙保護得很好。那現在我們也好好刷牙,把新長出來得恆牙也保護好,好不好?”

“媽媽,我以後不吃糖了。”

“好。但是寶貝,你的好朋友分享糖果給你,那你怎麼辦呢?”

“我給他們說,‘我換牙了,不能吃糖’。”

“媽媽,那我明天就給好朋友說。”

“好呀。你還可以給Judy老師、Candy老師、李老師說。”

“為什麼呀?”

“因為換牙說明你又長大了,是一件高興的、自豪的、值得分享的事情呀。而且,老師們也會很開心看到你的成長呀!”

(如果有特殊情況,老師知道了,可以更好的幫助到孩子。)

這一番對話之後,孩子順利的洗漱完畢了。

臨關燈睡覺前,孩子緊緊抱著我,不讓我離開,要媽媽陪。

我當然知道面臨一件新的事情,而且還是一件有“陰影”的新事情時,孩子需要的支援和陪伴。於是,我答應孩子陪著她,直到她睡得香香的再走。

第二天

早上,先生要求看看孩子的牙齒的時候,孩子比昨天晚上大方了很多張開嘴讓爸爸看。放學路上,孩子告訴我,她一見到老師,就給老師講了自己不能吃糖、換牙的事情。孩子問我:“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吃糖呀?”

“等這顆恆牙長好了就能吃了。今天有小朋友分享糖果給你了嗎?”

“是呀。不過我沒有吃。”

“真是個乖寶貝!那你怎麼給小朋友說的呀?”

“寶貝做得很好呀!”

“媽媽,我想到一個辦法。小朋友分享給我糖果,我可以現在不吃,我存在一個地方,等我恆牙長好了,再吃。”

“這個主意好呀!要不要媽媽幫你找個盒子來裝糖果?”

“不用了,我自己有。”

於是,蹦蹦跳跳的追小夥伴去了。

去醫院

四天後,我帶孩子去口腔醫院。

(畢竟,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換牙,我還是心存疑慮的。醫生說,現在孩子換牙都早,五歲是很正常的年齡。)

去醫院的路上,看起來孩子一直很放鬆,沒有任何的不良情緒。到了診室,孩子一見醫生和那些裝置,馬上就撲在我懷裡哭了,還一直說著“我不要拔牙,我不要拔牙!”

醫生安撫了孩子幾句後,我給孩子說:“寶貝,你知道媽媽為什麼會選這個醫生嗎?因為媽媽專門在掛號的時候仔細看了這個醫生阿姨的介紹,說這個醫生阿姨呀,特別專業,特別會看小朋友的牙齒,但凡是她看過的牙齒,都長得特別好,而且這個醫生阿姨還很溫柔,從來都沒有讓小朋友覺得不舒服,更不會痛了。你給醫生看看,是不是和媽媽說的是一樣的。”

醫生看後,因為覺得新牙已經長出很多,但舊牙仍然沒有掉,擔心會影響新牙的生長,建議我們把舊牙拔掉。我毫不猶豫(此刻,果斷非常重要,儘量減少孩子思考的時間)的做出“拔”的決定,醫生嫻熟的將幾滴麻藥作用於牙齦上,感覺是一分鐘的事情,乳牙就拔了。然後將一小團棉花讓孩子咬著,半小時候後取下來。醫生囑咐今天不要吃太燙的東西,還建議孩子可以多吃點硬的東西,這樣讓牙齒長得更堅固。

拔完牙後,我在診室裡和醫生“廢話”。問醫生:“孩子是因為換牙才拔牙的嗎?孩子不是因為有蛀牙才拔牙的吧?孩子換牙了,是說明孩子是個大娃娃了吧?因為換牙來拔牙的孩子是很勇敢的孩子吧?新長出來的牙齒要好好愛惜,不能吃糖,要天天刷牙吧?”

(這些“廢話”從醫生那裡得到的肯定答案,這種權威和專業性,我想,是比媽媽來說效果好得多的。)

出醫院後,孩子雖然咬著棉花不能說話,但還是有情緒的,小手一直插在衣兜裡徑直往前走,誰逗也不笑,再逗,就甩開你,發小脾氣。

於是我說:“寶貝,媽媽以為只有壞掉的牙齒才需要拔,原來如果乳牙影響了恆牙的生長,也需要拔掉,媽媽以前還不知道這個事情呢。對不起啊,寶貝。不過,媽媽看你今天很勇敢,確實是長大了,都換牙了。而且我寶貝今天還收穫了一個新的知識,就是‘乳牙如果影響了恆牙的生長,也是需要拔掉的’。寶貝是你們班上第一個長恆牙的小朋友,明天上學的時候,可以給老師和小夥伴分享這個新的知識哦!”

半小時後,孩子取掉了小棉花後,情緒好了很多,嘴裡一直念著“我拔牙了,我拔牙了”,估計這一天,唸了有好幾十遍。還有一個因果關係也念了幾十遍:“好朋友拔牙是因為他長蛀牙,我拔牙是因為換牙。雖然都是拔牙,但原因不一樣。”

午飯時,孩子要求不要吃燙的東西。看來,孩子把醫生的話聽進去了。午飯後,孩子還很開心的照了幾張牙齒的照片,要求分享給老師和好朋友。

後續的故事

第二天,孩子上學去了。因為孩子是班上第一個換牙的孩子,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算是個“異類”,“異類”是很容易遭到同伴取笑的,這會對孩子造成消極的影響。

於是,我和老師表達了我的擔憂並希望老師可以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引導。畢竟,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而自己孩子這個“帶頭人”的好狀態對其他孩子來講,也會起到正向的“榜樣”示範作用,至少讓孩子們不會因為一聽說“拔牙”就和“痛苦、恐懼”的情緒反應連線在一起。拔牙,也可以是因為成長,而成長,總是讓人自豪的事情。

感謝孩子遇到的好老師!感謝孩子有很多好朋友!

老師說,孩子一進教室,就很大方的給老師看了自己的牙齒,還告訴老師說,這是恆牙。

據孩子說,她把牙齒給小朋友都看了,他們都覺得她好棒,都長恆牙了!

{PART二:心理學媽媽有話說 }

在孩子拔牙這件事上,我運用的一個心理學原理就是“認知重評”:心理學認為,人的情緒不是來自於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於你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對於拔牙,孩子之前的認知是痛苦和恐懼的,甚至是有一點羞恥感的(因為沒有好好刷牙的孩子才長蛀牙,才需要被拔掉),改變了孩子對拔牙的認知,自然也就改變了他的情緒。最後孩子勇敢的拔了牙,認識到拔牙也是成長、是自豪的一件事。

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認知重評的過程。

還有一些小小的地方。

對待孩子的害怕甚至是恐懼的情緒,父母親的平和和溫柔以待是最好的良藥。

第一天晚上,孩子告訴我她牙齒鬆動後的情緒、睡覺前孩子的情緒、第二天爸爸檢視牙齒情況時傳遞給孩子的平和和放鬆、在醫院時孩子的情緒、孩子半小時咬著小棉球不方便說話時表現出來的情緒等等,父母的平和和溫柔,是撫慰孩子心靈最好的處方。

道歉。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及時我們對自己換牙的過程依然記得,可是,年代已經不同了,每個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也不同。以我對換牙的認識,五歲三個月左右換牙是早了,而且從來沒有因為換牙而拔過牙,自然就會將這些經驗告訴給可能面對這種情況的孩子。可是我的這些經驗在面對這個獨特的個體時,是有極大偏差的。當孩子面對的事實和我說的情況那麼不同的時候,甚至是錯誤的時候,及時給孩子表達歉意,是對自己的和解,更是對孩子的尊重。

“異類”。每個普通的孩子都有可能在某個階段成為一個不普通的孩子——“異類”。這個不普通,就極有可能讓孩子受到“欺負”,特別是非身體暴力的欺負,比如嘲笑,被孤立等。

第一個換牙的孩子(換牙過程中,牙齒沒有完全長好,會有一個“漏洞”不好看,說話可能口齒不清等)、班上最高(矮)的孩子、最胖(瘦)的孩子,第一個長痘痘的青少年、第一次來月經的女孩、第一次遺精或勃起的男孩等等,在某一個特殊階段,孩子可能就成了“異類”。對於階段性的“異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前置的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些第一次,對孩子本身來講,內心有更多的心理衝突和壓力甚至會有一些錯誤的認知造成更多的負面情緒和行為;從外部環境來講,孩子的小夥伴可能因為好奇(畢竟從來沒有見過)而對孩子發起一些有意或無意的另眼相看,對孩子造成傷害,加重孩子的內心衝突。

當這些第一次出現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前置的幫助會很好的協助孩子度過這個危機,轉危為機。

尋找社會支援系統。父母當然是孩子最重要的影響者和幫助者,孩子越年幼越明顯。可孩子不僅僅只是生活在家庭裡,他還生活在社會里,是個社會人。孩子最直接的社會系統就是學校,學校裡的老師和同學。將孩子的特殊情況(也包括像這樣的階段性特殊情況)及時和老師溝通,取得老師的幫助,對孩子來講,一旦在學校遇到特殊情況,老師將是孩子最值得依靠的力量。不僅如此,一個優秀的老師,甚至可能因為孩子的“特殊性”而展開特殊的教育活動,給到孩子特殊的鼓勵和獎賞。

更大一些的孩子,尤其是青少年,他的朋友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援系統。不要忽略了哦。

有了父母、有了老師、有了朋友來理解和做孩子的支援和力量,孩子就不是一個人孤零零的面對這些特殊時刻,萬一危機來臨,孩子就有了更多能量去面對和化解。

願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冬至節氣、養陽護體,為孩子來年打下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