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記者曾經在兩所家長來源差異較大的小學進行調查,a小學的家長大多來自高 校,其在家中有大量時間用於閱讀和寫作;b小學的家長大多為普通工人和售貨員,其在家中有大量時間用於看電視、打麻將、聊天。結果發現:a小學的孩子發生 自發閱讀和書寫行為的時間也較早,且認為閱讀和書寫就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b小學的孩子發生自發閱讀和書寫的時間則較晚,且不將閱讀和書寫當作生活的 重要組成部分。

於是,研究者要求b小學實驗組的家長每天在家中進行二十分鐘的閱讀,閱讀內容可以是報紙,也可以是任何書籍,要求是必須在寶 寶面前進行,且閱讀時要表現出專注和愉悅。堅持了幾個月之後,b小學實驗組的學生自發閱讀行為明顯增加,且開始認為閱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其爸爸媽 媽也認為,寶寶最近的學習態度和成績有所提高。

創造家庭閱讀氛圍,讓寶寶愛上書

如果您的寶寶不愛看書,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創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如果爸爸媽媽從不讀書,或者很少讀書,在這樣的氛圍下,寶寶是很難喜歡上閱讀的,更不可能體會到所謂的讀書之樂,讀書之趣, 所以不能愛上看書。可是反過來,要是爸爸媽媽喜歡看書,在這樣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下,寶寶也會跟著讀書,愛上看書。

多看書來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孩子的閱讀興趣怎樣培養?相信許多媽媽對此有話說,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所以家長都抱怨說孩子不能好好的坐下來看十分鐘的書,很是讓人苦惱,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我們知道,好的圖書既能給孩子帶來歡樂,又能激發他們的想像,還能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但問題如何才能讓孩子有閱讀興趣?以下的內容就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

雖然孩子愛玩,但孩子也是有好奇心的,引導孩子在書中找到樂趣,那孩子的閱讀興趣就能養成了:

1、給孩子提供閱讀的機會。比如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的基礎上,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看,並教孩子怎樣看。如要一頁一頁地按順序看;看的時候要仔細,注意看懂畫面上有什麼人物、事物,他們在做什麼,使其看完後能知道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內容,引發他看書的興趣。

2、對孩子看的書做一個適當的提問。在孩子看書畫的時候,大人可適時適當地提問,幫助他們理解故事。提問的時間安排可前後不一,如可在看書前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看,然後從故事中找出答案;也可在看書中間提出問題,造成懸念,讓孩子通過思考來解答;還可在看完故事以後提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主題,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3、讓孩子自己複述故事。這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來說很有必要,可以要求他在看完圖書後複述整個故事的內容。在孩子複述時,大人要認真聽,及時鼓勵,出現問題也及時提醒或糾正,從而培養他閱讀的自信心,鍛鍊其理解力、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解釋孩子的疑問,不能馬虎。對孩子不能理解的或比較難理解的字詞,大人應耐心地解釋,儘量使問題具體化,使他們易於理解,並有意識地讓孩子用字組詞,用詞說一句話,從而使孩子具有成就感,並培養他的口語表達能力。

5、把孩子閱讀東西以畫配文的形式讓孩子看到。在孩子熟悉理解一些故事、兒歌或淺顯的古詩的基礎上,鼓勵孩子把它們畫出來,培養其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孩子看書的興趣更加濃厚。 孩子的閱讀興趣怎樣培養?以上五點可以幫助家長們讓孩子逐漸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只是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孩子的閱讀興趣並不是一時半回就能養成的,需要家長不斷的努力,找到孩子喜歡的東西,然後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興趣引導到閱讀上來,這樣,閱讀習慣就容易養成了。

少看電視多看書,寶寶記憶會更好

奧地利兒童專家最近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如果想讓您的寶寶有擁有比較好的記憶力,就應該讓他多看點書,電視最好少看一點。除此之外,多吃一些魚,或者多做一些組詞遊戲對寶寶提高記憶力或者說保證好的記憶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奧地利科學家前不久進行的一項名為“國民記憶力調查”的研究結果顯示,多讀一些文學藝術作品可以很好地改善記憶力,但長期喝酒會對記憶產生嚴重的影響。另外,據來自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神經心理學家內恩斯-帕哈納表示:“造成記憶力衰退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看電視也是這種負面因素之一。良好的記憶力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合理的飲食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做保證”。

奧地利科學家們在此次研究中還發現,男女兩性之間的記憶力沒有明顯的差別,但調查結果卻顯示看電視會對記憶力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科學家們建議人們不要將大量業餘時間耗費在電視機前面,一天之內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會讓你變得更聰明一些。

專家認為,要保持良好的記憶力進行積極的智力活動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智力測試活動對改善記憶力大有益處。不過這類活動的與看書相比較,效果是遠遠不如的。寶寶在看書的時候,可以讓其智力活動保持在積極的狀態。除此之外,有的專家還表示,電視節目中一些智力測試節目對記憶力來說還是有點正面影響的,並不是說看電視完全有害。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無視孩子發出的求救訊號,是壓倒孩子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