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在公園玩的時候,聽到兩位老人在聊天,聊完孫子,就開始聊兒媳婦。其中有一位老人說:“孫子都上幼兒園了,媳婦還不上班,太懶了!”這位老人的兒媳婦,我也是認識的,此前跟她聊天的時候知道,他們家老人是很想幫帶孩子,孩子還沒斷奶就催著兒她去上班,讓把孩子交給他們帶。實際上,兒子兒媳想自己帶。
也許是育兒觀念不同,也許是生活方式有差異,他們雖然住在一起,彼此反感的不行。老人出來遛娃,經常罵兒媳婦,兒媳婦出來遛娃時候,有人跟她聊天聊到婆婆,也是沒什麼好話。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我有個親戚家裡倒是相反,老人經常嫌兒媳太有事業心,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交給婆婆帶,基本上不問什麼事。親自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帶孩子很辛苦,稍微哪裡沒帶好,自責還不夠還要被家人說。所以,老人也是滿心怨念,經常跟我們說:哪有親媽不管孩子!都跟這孩子與自己沒關係一樣!你看你們這自己帶的,什麼都能帶著教,小孩就不一樣!
今夕不同往日,現在大部分家庭只要有一個正兒八經工作的,家裡人健健康康的,日子就差不了。不像以前,一大家子出去忙活,也賺不了多少。所以,那時候,女人生完孩子,甚至沒出月子都要幹活。
很多老人還抱有原來的心態,覺得老人帶孩子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甚至是“義務”的。可是,卻不知道與時俱進,若不是萬不得已,年輕人自然是不想讓這樣的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同樣的,年輕人若也把老人幫自己帶孩子當作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在遇到思想“前衛點”的老人時,也必然是會產生矛盾的。因為老人會想: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義務,又不是爺爺奶奶的義務,另一方面,我們大字都不識幾個,也沒法給孩子早教。
其實,無論哪種矛盾,都是有解的,那就是認真的溝通!
何為認真的溝通,那就是放下一切恩怨,坐在下了心平氣和的交流。
比如嫌棄媳婦不上班的這組家庭,小夫妻可以商量一下,到底是寶媽上班還是全職,如果決定全職,肯定也是要做很多事情的,比如接送孩子、參加校園活動、孩子生病時候照顧孩子、陪孩子做遊戲、給孩子讀書、陪孩子上興趣班等等。如果老人不跟他們住在一起,全職寶媽一般還要負責家務,這個是沒完沒了,做不完的。除此之外,寶媽抽空肯定也有自己的計劃,比如看書充電、比如做兼職等等。
如果老人聽不進媳婦的話,那就讓家裡的頂樑柱出來說句明白話,告訴老人媳婦在家要忙啥,也不閒著,麻煩老人不要再催她上班。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陪伴,都是無價的,是很多人辛辛苦苦賺三五年賺不回來的。
如果這樣,老人還覺得堵心,完全可以選擇不跟他們住在一起,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住前後樓,或者有些老人在鄉下生活一輩子了,喜歡鄉下的,可以回鄉下生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總覺得放心不下,兒孫自有兒孫福。
說到這想到我奶奶了,她老人家當初就很明智,兩個兒子都讓她過去住。她就是不去,她說不如住自己家自在。奶奶家與我家是前後,離得很近,我們平時互相照顧,有好吃的也互相分享,關係不是一般的好。
如果商量後,覺得老公一個人上班辛苦,家庭開支不夠,老人處得來,幫帶孩子沒問題,也可以試著出去找工作。也許找原來的工作不好找了,但是做其他的還是有機會的。我們小區有位寶媽,抽空就送外賣,沒單子的時候,就回家,孩子交給外婆看著的,也不錯,多少都是有收入的。
生命短暫,生活不容易,千萬不要把這麼多精力放在婆媳爭鬥上!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