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之愛,潤物細無聲
一位風裡來雨裡去的快遞員,從未向生活的艱辛低頭,當生日那天收到店家送的一小塊蛋糕時,卻坐在門口的臺階上,邊吃邊痛哭流涕。
作為一個打工人,當你身心俱疲,消極地埋頭趴在桌子上時,同事隨口詢問的一句“你還好嗎?”或者貼心地幫你倒杯熱水,立刻能讓你倍感溫暖。
因為細微的關愛,能讓人在暗淡的時光裡獲得精神的力量。
而能給與溫暖的人,是因為汲取了足夠的愛,才有能量去照顧身邊的人。
你愛孩子嗎?當然。懷胎十月,怎會不愛?但生活的忙忙碌碌讓你無暇顧及細微處的愛意表達。或許是……從未意識到孩子會對關愛如此敏銳。
看似溫馨的親子時光,實際處處傷人。
有一次,一對母女在高檔西餐廳吃冰淇淋。
媽媽微笑著說:“這次考了100分,還真不錯。”
聊天氛圍輕鬆愉快,小女孩很得意,還想繼續100分的話題,就問:“那如果沒有100分呢?
媽媽眼皮不抬,若無其事地回答:“那你還能在這?還吃什麼冰淇淋?”
小女孩尷尬地笑笑,估計她的心情瞬間和冰淇淋一樣涼。她需要的是媽媽多幾遍的誇獎,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賜予的冰淇淋。
不知不覺中,缺失了對孩子的細微關愛情感上的忽視,是隱形的傷害。明明遍體鱗傷,卻找不到傷痕。父母覺得自己付出的夠多了,孩子卻還是不能體諒自己。
孩子覺得自己總是被遺忘被忽略,精神世界荒蕪得只剩一口枯井。由於精神動力不足,大機率不會長成一個開朗溫暖的人。
那我們來對照下,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在無意中忽略了孩子的細微情感需求。
你家孩子是不是很自立?
YES NO
如果你家孩子很自立,什麼事情都能自己解決。父母自豪的同時,捫心自問是不是對孩子的關愛太少了,他畢竟還是個孩子,沒人可依靠的時候才只能靠自己,不是嗎?
你是不是總是不記得孩子不愛吃什麼食物?
YES NO
如果你家孩子說過,媽媽我講過很多遍了,我不吃香菜。媽媽就要檢討下是不是潛意識裡沒有重視孩子,畢竟領導的那麼多喜好都能牢牢記在心裡。
孩子放學回家時,有沒有得到你的問候“你回來啦?”
YES NO
如果你家孩子回家時,分別一整天的家人見面,也沒有簡單的問候交流,絕對存在溝通問題。
以上答案YES大於1的,可劃為忽視孩子情感的家長,大致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當孩子需要關愛的時候根本不在場,也許是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相當少。
二,當孩子需要關愛的時候就在身邊,但是也等於不在場。
情況一,不迴應。孩子和你交流時,家長心不在焉地做自己得事,沒有贊同或不贊同的表示。
情況二,敷衍迴應。孩子和你交流時,家長假裝在聽,嗯嗯啊啊地隨便應付。
情況三,批評打壓。不管孩子聊起什麼話題都沒法持續下去。孩子興致勃勃地談哪個遊戲超好玩,你卻告訴他學習為重,成績不好還老想著玩。
三,關愛方向錯誤,父母只注重孩子的生理需求和物質需求,疏忽了情感上的支援。父母明白自己對孩子關心少,用錢作替代性補償。比如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出錢給他報課外培訓班,就在心理上卸下了責任。但實質性問題“造成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情感忽視產生的影響和克服方法人對情感的認識,最初都來自與父母的交流。孩子小的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經常會哭鬧,自己是不知道原因的。父母的安慰分析能幫孩子識別情緒,孩子才漸漸明白原來這種感覺叫懊惱,這種感覺叫後悔,這種感覺叫傷心。
在父母忽視中長大的孩子,不能區分情緒間的細微差別,成人後不能正常察言觀色。建議的解決方法是,拜讀微表情解讀方面的書籍,試著揣摩他人的心意。
在父母忽視中長大的孩子,不懂自我關懷。不放過自己的錯誤,一味苛責和否定自己。建議的解決方法是,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把所有人的評價都照單全收,試試全面分析問題,參考他人評價,然後給自己中肯的評價。
在父母忽視中長大的孩子,不會主動要求他人的關愛。別人不給愛,也感覺不到。認為自己毫無價值,是不值得被愛的。特別是在戀愛關係中對“他很在乎我”有錯誤認知,給帶個早飯就是在乎,就要以身相許。建議的解決方法是,大可不必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重新評估自身價值,試著主動提出要求,能不能幫我拿包?能不能幫我做個早餐?
發生情感忽視完完全全都是父母的責任。
很有可能父母本身也是情感忽視的受害者,自身的感情就很貧乏,不能理解給孩子吃給孩子穿,為孩子付出了時間金錢,難道還不夠嗎?
當各位看完以上文字,意識到自己對孩子有情感上的忽視,要如何補救呢?
首先開誠佈公地和孩子道歉,明確表達不該忽略了他的感受的歉意,保證以後會學著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其次,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多些認可和愛的表示。
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責備完補充一句,不過比上次進步了。
孩子犯錯時,忍不住責罵完,別忘了加上一段愛的話語。
自己感覺冷的時候,也問問孩子冷不冷,幫他戴上帽子,順手給幾下“愛的拍頭”。
親愛的孩子:願我能給你光和愛,從此照亮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