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兩歲左右的媽媽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有的時候孩子有一些行為真的很煩人。
比如:剛剛收拾好的屋子,讓他搞得亂七八糟的,本來弄他就已經很費事了,亂糟糟的屋子就更加讓人心煩了。
媽媽們不要為這件事而生氣。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
寶寶在2歲前的心理發展,屬於智力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
這些看起來很煩人的舉動,也正是寶寶們悄悄變聰明的印證。
針對於此,哈佛大學也做了大腦神經元的實驗,實驗認證:寶寶生命頭幾年的大神經元連線,是未來學習、行為、健康的保證。
如若發現孩子有以下舉動,各位媽媽就不要著急上火了,孩子是個健康寶寶。
行為一:不愛穿鞋,光腳就跑
我們為了讓孩子學習走路,都會給孩子買那種學步車。然而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在學步車上學走路的時候,穿鞋子在屋裡來回走。一旦脫離了學步車,你再給他穿鞋,她也自己往下拖,就要光著腳丫子滿屋亂跑。
媽媽是很擔心孩子著涼的,但是孩子自己卻不以為然。其實光腳丫可以透過刺激孩子的感官來對大腦神經元突觸進行建立,進而影響孩子的智商發育。
實驗表明:寶寶大腦的神經元突觸越多,則未來孩子智商越高。
行為二:不管是啥,說撕就撕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寶寶,把他家的錢從媽媽的包裡拿出來,然後全部撕掉了。媽媽又可氣又好笑。兩歲左右的孩子都有一種撕東西的習慣,不光用手撕也用牙咬,還用腳進行輔助。他們聽到撕東西的聲音,也會很興奮,坐在一旁,呵呵樂。這種聲音正好刺激了孩子大腦的發展,幫孩子建立起因果關係的概念。
如果發現孩子真的撕了不能撕的東西,我們也要進行一定的管教,如果只是撕著廢紙玩的話,我們就隨他去吧。
行為三:亂用詞彙,嘴巴不停
剛給寶寶吃完糖,他就會跟你來一句“我昨天吃的糖”。小孩子有時候會亂用一些詞彙,導致整句話變的非常好笑。他也不知道自己用的對不對,小嘴不停的一直在說。自言自語可以說好久。於是這樣的話癆行為,也可以證明孩子的智商是高的,因為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而這種語言的刺激也是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的。
戴爾.卡內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技術和知識,85%取決於口才藝術”。
媽媽們要是發現寶寶有這些行為,也要慶幸哦!你生了一個聰明寶寶,不過也要合理的培養,先天條件再好,後天的培養也是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