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釋出的一項研究顯示,孩子觀看螢幕的時間可能對他們的讀寫能力和語言能力造成影響,他們的大腦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簡稱 MRI)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研究人員對 47 名 3-5 歲的兒童進行了認知能力測試,他們要求父母記錄孩子觀看螢幕時的具體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問題包括:孩子多久看一次螢幕?他們看的是什麼內容?孩子觀看螢幕時有大人陪同嗎?這些孩子看螢幕的時候還接受了 MRI 大腦掃描,美國兒科學會為上面的問題制定了評分標準。
核磁共振掃描顯示,孩子看螢幕的時間越長,他們的“白質完整性”越低。白質相當於大腦的內部通訊網,其中較長的神經纖維被含脂肪的髓磷脂絕緣層包裹,可以保證電訊號的區域間的傳遞不中斷。白質結構的完整性反映了神經纖維組織的情況和髓磷脂的發育情況,它與認知能力有關,而且會隨著孩子學習語言而不斷髮展。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約翰·赫頓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表示,孩子大腦結構的改變與認知能力測試的結果相吻合。而認知能力測試的結果是,看螢幕時間越長,語言能力和讀寫能力就越低。“這個影響其實是很大的,因為為了對孩子們的大腦進行多重比較,研究進行得非常嚴格。”赫頓表示。
大家都想知道, 孩子每次看螢幕多長時間是合適的,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觀看螢幕的合適年齡和適當時長都很難說,”赫頓表示。“我認為,孩子三歲以前最好不看螢幕,這樣能保證他們上幼兒園之後的認知基礎,加強他們與老師相處的能力以及早期的語言能力。”
這項研究意義非常重大。“這項行為研究相對較為簡單,但其實是一個以兒童為中心的大型 MRI 研究,它也是首個探討螢幕時間和大腦結構關係的研究,”赫頓表示。下一步就是對孩子進行更多測試,研究家長看螢幕的時間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這方面必須要謹慎,”赫頓表示。“孩子不比成年人,他們每天都在長大,需求也在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