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冷叔。
今天聊一個提問非常高頻的問題,對很多年輕的女性朋友來說特別關心的問題——如果在懷孕期,或是在備孕期,患有面板病,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作為一名醫生,肯定不能對她們說:都忍著吧,等生了再說。那生完還有哺乳期呢,這算下來,得忍到什麼時候?
我也看到一些醫生,也是這樣,因為生怕需要擔負責任,也會常常對孕婦說:忍著。
其實我覺得這樣做,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女性在懷孕過程中已經夠不容易了,憑什麼啥事都忍著呢?孩子確實很重要,但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孩子身上,孕婦也需要給予關愛和照顧。
當然,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孩子和大人,都平平安安的。
今天就給大家說下孕婦用藥這個事。
對於孕婦用藥,目前的劃分體系,基本上還是遵守美國的FDA定的標準:A、B、C、D、X。具體分類,對應著什麼,大家可以網上搜索得到。
理想情況下,當然是A類藥物最好了,通常能達到大家對安全的較高要求,但遺憾的是,A類藥物非常非常少。對於孕婦來說,臨床上更多選擇的是B類藥物。不僅如此,臨床上還常會選用C類藥物。
FDA妊娠藥物分級圖
前面這樣說,大家可能沒有具體的概念,我們列舉幾種常見的面板疾病分別說明。
面板瘙癢比如說面板瘙癢,溼疹皮炎,還有蕁麻疹之類的,這裡面會涉及到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
外用藥物常用糖皮質激素,通常歸納為C類藥物,也就是動物繁殖性研究顯示對胎兒有毒副作用,但實際上臨床也在用,包括大家自己去藥店買藥,可能也是買到這類藥物,包括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之類的常用藥物,由於目前未見報告嚴重孕婦胎兒毒副作用,因此可以使用。
包括常用的爐甘石洗劑,也是C類藥物。至於說口服的抗過敏藥物,第2代抗組胺藥物,比如說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之類的,都是B類藥物,這個還是可以用的。
痘痘治療痘痘中常見的外用藥物中,B類藥物有克林黴素凝膠、壬二酸、紅黴素。以前說過紅黴素軟膏,容易產生耐藥性。此外,治療玫瑰痤瘡的甲硝唑凝膠,也是B類藥物。
真菌感染這幾天有人問,關於腳氣抗真菌的問題。B類藥物裡有鹽酸特比萘芬乳膏。既然外用是B類的,口服藥物特比萘芬也屬於B類。
換句話說,灰指甲也可以用,大家在藥店裡看到的達克寧,成分是硝酸咪康唑乳膏,是C類藥物。我推薦多次的伊曲康唑膠囊治療灰指甲,也是C類藥物,但這個就要看具體情況,根據醫囑判斷使用。
細菌感染還有比較常見的細菌感染。
臨床中我們用的非常多的莫匹羅星軟膏,是B類藥物,可用於治療細菌性毛囊炎,當然前面提到的克林黴素、紅黴素等B類藥物,也可以用的。
還有就是頭孢、青黴素類藥物,如果嚴重感染,也是可以用的。但如果對這個藥物過敏,還有大環內酯類藥物,像阿奇黴素就是B類藥物。
病毒感染因為帶狀皰疹、單純皰疹也是常見的,可能需要用到抗病毒藥物。
臨床常用的阿昔洛韋,目前分類不明確。而伐昔洛韋,是B類藥物,不過另外一個藥物,更昔洛韋是C類的。如果要選擇,當然是選擇B類優先。
銀屑病和生物製劑深圳市某家大醫院的某位主任曾分享過一個案例:一位女性銀屑病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用生物製劑控制住了,後來懷孕了,病情開始反覆,患者和家屬比較擔憂,是不是保不住小孩子了。這位醫生鼓勵並堅持,繼續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孕婦最後順利地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
其實很多生物製劑屬於B類藥物,因此孕婦也是可以用的。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應該明白,孕婦用藥雖然是受嚴格控制,但並不是說絕對禁止,沒有藥物可用。特別是外用藥物,由於吸收通常都比較少,大家不用過於擔心。
我個人認為,孩子重要,孕婦也很重要。
以上的內容是不是解答了你心中的疑問呢?
記得點“贊”和“在看“哦,並且把有用的知識share出去吧!
內容僅供參考,具體面板問題還需及時問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