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脆弱”,這個詞相信大家不難理解,大概意思就是遇到突發事件便遭受嚴重受損或毀滅的我們稱之為“脆弱”。但是大家知道“脆弱”的反面是什麼嗎?!有人可能會說是“堅強”、“堅韌”、“強壯”等等,這些都不對,這些在《反脆弱》一書中視作“脆弱”和“反脆弱”之間的狀態,簡單說就是遇到突發事件後可以承受住,但不會從中受益。而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從不好的事件中受益的這種能力我們稱之為“反脆弱”也就是“脆弱”的反面。
為什麼我會說家長的過度焦慮會破壞掉孩子的“反脆弱”系統?!這裡我舉出兩個例子,一個關於孩子的健康方面的例子,一個關於孩子學習能力提升方面的例子:《反脆弱》一書中提到了一個叫做“毒物興奮效益”的詞,意思是我們人體在成長進化的過程中攝取適量的毒物是可以啟用體內的一種酶,這種酶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我們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就含有微量的毒物(因為植物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動物消滅,所以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毒物在植物體內)。而從另一個方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生病,有很多家長在這件事情上往往反應過度,動不動就把孩子送去醫院做各種的抽血化驗,住院打點滴。這種過度反應嚴重的破壞了孩子的“反脆弱”系統,因為病毒和細菌也是具備“反脆弱”性的,當你用抗生素去殺死病毒細菌而非孩子本身的免疫系統,會導致存活下來的病毒和細菌在下一個繁殖週期中更加難以對付(要知道人體內的病毒和細菌是不可能完全殺死的,沒被殺死的都是最頑強的),可以理解為抗生素幫助了病毒細菌完成進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現了耐藥性,下一次的發病會需要更大計量的抗生素才會有效。與之相反的是孩子原本具備“反脆弱”性的免疫系統,並沒有透過這次患病而像病毒和細菌一樣完成進化。(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從小就是被藥罐子泡大的,因為0-10歲是孩子智力和各方面機能成指數級倍數上漲的時期,如果因家長的過度焦慮破壞了孩子的“反脆弱”系統,這將對孩子是不可逆轉的毀滅打擊。)這裡給家長們的建議是多來蕾貝蒂跳芭蕾鍛鍊好身體,生病如果是低燒,用打溼的毛巾放在孩子額頭上物理降溫,多觀察,不要一犯病就送醫院,給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統一點時間和進化的機會。
瞭解完孩子健康方面的“反脆弱”系統後,大家應該就更容易接受孩子的學習成長方面的“反脆弱”系統建立了。還是以文章開篇所提到的蕾貝蒂天才班的家長要求暫停週三的芭蕾舞課為例拒絕理由有以下幾點:
1. 停1-2次芭蕾舞課並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績,孩子能不能考好在於她這學期在小學所上的640多個小時的文化課(還不算補習班和在家做作業溫習功課的時間),不在於是否停這1-2小時的芭蕾舞課。
3. 在《認知天性》這本書中提到過適當的壓力例如考試,是可以讓人能夠更好的解鎖和記憶知識的,這實際上就是孩子學習成長中的“反脆弱”系統的作用,我認為不停芭蕾舞課,會給她們帶來適當壓力,她們反而會更好的完成作業和知識的解鎖和記憶。
4. 考差了也不用擔心,我們不要用各項指標去衡量孩子,而要向她充分表示出無條件的愛(可參看之前釋出的文章《如何培養出“別人家的孩子”》),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你的孩子是魚,請不要讓他和猴子比爬樹。”文化課好壞不是衡量一個孩子未來的唯一標準,只要建立起孩子的無條件的愛(安全感),正確的價值觀,終身學習的心態,他就會是一個優秀的孩子。馬雲高考三次落榜,不一樣是亞洲首富嗎?
本文最後迴歸到“反脆弱”系統來討論孩子的成長,請讓她的成長路上荊棘不斷,家長在前面幫孩子掃地,讓她走得舒服,不會摔跤,這樣真的好嗎?她進入社會後誰會幫她掃清前面的障礙?那個時候你沒有能力為她掃清障礙的時候你覺得她會感謝你之前為她掃清一切障礙嗎?她會責備你的無能:“你看看別人家的父母。”就像當年你責備她:“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家長的過度反應正在一步步破壞掉孩子的“反脆弱”系統,因為我們都是在失敗中成長的,都是透過一次次的克服困難變得更加優秀的。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是真的可怕!
讓我們一起努力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在逆境中尋找機會,從每個失敗中站起來成為更強的自己。
蕾貝蒂創始人:王文麒
202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