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學校班級群裡,老師發了一條資訊,內容主旨就是要我們家長密切關注孩子的網路社交動態,多瞭解一下孩子平時玩手機和電腦時都在玩什麼,看什麼,和誰在聊天,聊些什麼內容等等。

班級群裡的家長一片熱鬧,有些家長說自己平時很少關注孩子在網上玩些什麼,聊些什麼,大多時就是該到玩手機或電腦的時間,把手機電腦扔給孩子就完事了。也有家長說,自己經常偷偷檢視孩子用手機和電腦做什麼。

想了一下自己兒子,突然發現我一片茫然。自從新冠疫情開始,孩子和學校或者老師聯絡需要大量的依靠手機和電腦後,孩子有了第一部屬於他自己的手機,之後基本上我都沒怎麼關注孩子怎麼用他的手機了。和很多家長一樣,和孩子約定了一些簡單的手機使用規則後,就把手機交給了孩子。

究其原因,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孩子的隱私權。

中國的父母往往有一個很迂腐的觀念,覺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自己當然有完全的控制權,況且我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呀,於是在這個觀念的驅動下,別說看一下孩子在網路和虛擬社交裡做什麼,就算對孩子再大的干涉,也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實,這真的錯了,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雖然未成年,但是我們父母也是監管監護權,至於未成年除了被父母愛護也同樣受法律保護,我們說的隱私權在未成年保護法中也說得很明確。

[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譭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我是知道我兒子是有各種社交軟體的,儘管我從不檢視兒子的手機。知道他的社交軟體裡面除了同學,親戚,也有一些一起玩遊戲的朋友,也大約知道他一般都看些什麼網站,看些什麼內容。但是我是從來都不主動問這些的,都是平時和兒子閒聊是他自己說的,我一直覺得處理好這些網路的東西也是孩子認識社會,處理人際關係,辨別真偽的一種成長方式。

有些家長會說,網路真的很危險,孩子還小,被騙了怎麼辦,被帶壞了怎麼辦?看一下孩子的社交圈和瀏覽記錄自己就放心點。

我的同事小劉就是這麼想的,每次她聽我說從來不看孩子的聊天記錄,不關注孩子看的影片內容,就特別的吃驚,認為我太不關心孩子了,然後給我各種舉例網路中的不安全隱患,我知道她焦慮的是什麼。

《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有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網路暴力, 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網過程中接觸到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違法不良資訊。

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除了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網路上各種不良內容也給在使用網路的孩子帶來巨大的誘惑和安全隱患。當色情,暴力,賭博等不健康內容透過孩子在瀏覽的網頁中彈框而出,偽裝成各種學習APP透過資訊傳送,影片彈幕裡充斥各種低俗網路用語時,我想每個家長都是崩潰的。

孩子的自制力和辨識能力和成年人相比太差了,面對各種網路誘惑和陷阱太容易深陷其中了。作為父母你會發現,哪還記得什麼未成年人隱私權,趕緊的看看自己的孩子在網路中幹什麼,看什麼,和誰聊天,聊什麼,這才是重點。

但是,父母偷看孩子的手機和電腦,真的好嗎?在這之前,必須要站在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個體的角度後再來說。

當然,孩子雖然是你的孩子,但不可否認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英語國度裡有一句諺語:

Respect the privacy of others as you respect your own.

尊重別人的隱私,如同尊重你自己。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精神和情感先行,然後指揮行動的。每一個小秘密都是孩子精神成長的催化劑,只有這一個個的小秘密的消化,才讓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覺得自己在長大,從而慢慢成熟。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信任一點,淡化對孩子社交網路使用的憂慮,不急不躁,當某一天你的孩子很自然的和你主動聊自己在網路中遨遊的趣事,能理性的和你談網路的事件時,我想這才做父母最大的成功。而不是你偷偷摸摸,戰戰慄慄,千防萬堵能獲得的。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冬天如果寶寶這兩個部位發涼,說明寶寶冷了,寶媽要重視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