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電話聊天。
朋友說起,她家姑娘昨天從學校回來,給她說了個事,說她的同桌,十來歲的高大小夥,最近總是動不動用鋼筆或是圓錐扎自己的胳膊,有時候都扎出血了。
朋友聽了,嚇了一跳。問姑娘有沒有受影響,問姑娘怎麼看這個事兒。
姑娘說,可能同桌的壓力太大了吧。聽說他的父母對他比較嚴厲,要求的比較高。
姑娘說,媽媽,我覺得我同桌挺可憐的,我覺得他整天都一個人沉著臉很緊張很嚴肅的樣子,若是同學們跟他說話,他也不怎麼吭聲。反正,我們前後桌這幾個同學都有點怕他。有同學已經把看見他扎自己的事告訴老師了。老師說會找他,找他父母說說。
朋友說,真希望老師趕緊關注,趕緊找這孩子,孩子的家長好好談談,讓這家長引起重視。要不,以後孩子會怎樣,可咋辦?
朋友說,開家長會時,她和這孩子的媽媽坐一塊兒說過話。這媽媽開口就是愁死了,閉口就是孩子成績上不去以後沒出路沒前途,數落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問題。還抱怨說她能做的都為孩子做了,能花的錢報的班找老師找資源都找了,他還不好好學,學不好,氣死人了。
朋友說,她雖然也看重孩子的成績排名,也對孩子的學習焦慮。可是,當時聽這媽媽說起孩子惡狠狠的語氣,她也很不舒服。如今,又聽到這男孩用鋼筆扎自己的事情,心裡更是難受。
朋友說,如今,父母們因為孩子的成績好壞而喜怒哀樂,孩子們為了父母的高興還是生氣而忐忐忑忑。父母們緊盯著圍著孩子轉,替孩子做這做那;孩子們卻一個個壓力山大,脾氣要麼火爆要麼怯弱,不討好不感動,還光想“叛逆”。
朋友說,總覺得哪裡不對。
*說實話,通完電話,想想朋友說的,我也很有感觸,同時,有焦慮,也有迷茫。
想想看,那孩子,心裡得有多麼痛苦,才會用身體上的痛,來疏解心裡的苦。
想想看,如果孩子真的有什麼不好的事兒了,這家的父母,怎麼去承受?
有問題了,需要去面對,去解決。關鍵是,我們可否知道或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解決?!
*想起之前老師一再說過的話:
因為家長很在意,就會有很多要求,很多期待;就會有很多包辦,控制;有很多付出,並且有強烈的“為你付出”感。
但是,家長還有太多的不滿意。你沒有做到最好,你沒有比誰誰優秀,你沒有像誰誰一樣…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的“標準”/我的“期待”;你沒有滿足我的“虛榮心”,沒有讓我有“成就感”。……
“我這麼在意你,全心身的為你做了這麼多,我把我認為最好的都給你,例如:最好的物質、最好的條件,最好的道理,方法…我就想要你的學習好,想你有好前途好生活(還是為了你好)。我把我的生活都以你為中心了,我把“我這個人”都投入給你了,你就得按我的要求,達到我的期待,讓我滿意!”(這是不是父母心裡的潛臺詞?敢不敢承認呢?!)
*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真的有些震驚了。
也許,很多時候,
我們口口聲聲的說,“為了你”,其實,是在“為了我們自己”。
我們口口聲聲的說,“對你好”,其實,因為我們不懂什麼才是真愛,反倒是“傷害了你”。
就像老師說的,
我們覺得做父母的難,其實,孩子們也難,也不容易。
我們當年處的時代,社會環境,對人的要求,和如今已有不同。我們用過的方法,走過的路,並不一定適合現在的孩子們了。
就是現在,每家的情況不同,每個孩子也不同。
父母,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整個生活重心,整個人,都投入給孩子。
而孩子,也沒有責任,要去按照父母的設定,滿足父母的期待,時時處處讓父母的滿意。
生活本不易,就別給自己太多的壓力,也別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了。
多給點接納,給點支援,給點真正的關心和愛吧。
對自己,對孩子,對生活…都少在意,多滿意吧。
過好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負責;做別人的助力,而不是“以愛之名”,丟失了自己,給別人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