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歡聽好話,被誇獎,當然孩子也不例外。而家長們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當面對孩子不盡人意的成績以及各方面能力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時,就很容易大動肝火,經常給孩子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甚至抽打。但有些家長卻可以用最少的時間,最省心的方式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某位學者曾說道:一個吝嗇讚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變得讓他們無法讚美。美國心理學家透過相關實現調查發現:孩子內心是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看見同伴接受表揚時,自己也會更加嚮往被表揚。
特別是來自家長的認可和評價,父母對孩子有怎樣的期望,孩子就會努力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期望效應”。換句話說,想要孩子更出息,老師和家長只需做一件事:多誇獎孩子!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羅森塔爾在某所學校裡隨意挑選了一些學生,並據此擬了一份“最具發展潛力的同學”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還對名單上的同學表示讚賞與鼓勵。過了一段時間,羅森塔爾再來到這所小學,找到了原來名單上的這些同學進行考核。結果發現,這些孩子的成績竟然獲得了很大的進步,並且十分善於表達。
這不難得出就是羅森塔爾對孩子們的讚揚起了作用,再加上老師們的重視,讓孩子們的自信心得到大大地鼓勵,從而使得孩子們在學習上取得了成功。這就反映出孩子的一種心理:越誇越好,越罵越壞。
事實上,類似於上述的案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許多,比如那些學習優秀的孩子經常得到身邊人的表揚與讚賞,進而愈發努力上進;而那些淘氣搗蛋的“壞”孩子,則成日被老師和家長責罵,但怎麼也不見改好。
但話又說回來,盲目的誇獎也並不見得一定對孩子有幫助。
家長們得學會正確表揚孩子才是上策:1、 表揚要走心
一提到表揚,大多數家長都只會說一句:你真棒、你真聰明之類的話,覺得這就是對孩子的肯定了,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很敷衍,要麼只是你的口頭禪而已。
所以,家長的表揚一定要走心,表揚的內容需具體,有細節,要不然孩子也搞不懂自己哪裡值得被肯定。比如:孩子在媽媽的引導下,逐漸養成了先完成家庭作業再看電視的習慣時,媽媽可以這麼對孩子說:“今天你能夠很自覺地做好了作業才去玩耍,媽媽對你的表現感到很開心,希望你能繼續堅持下去!”
這樣有頭有尾的表揚比起簡單的“你真棒”是不是更具說服力呢?孩子也更能理解到自己什麼地方做對了,也有利於進一步努力。
2、 表揚要兼顧優點和缺點
當然,家長也不能完完全全對孩子只有表揚,畢竟孩子也總會有做得不對,不夠好的地方,家長們可不能顧此失彼。因此,家長們要學會做到表揚要兼顧優點和缺點,在表揚孩子的同時,善於旁敲側擊,讓孩子知道自己不足之處。
比如,孩子在一天裡做了幾件事情,但家長卻只表揚了其中的一件,對其他的卻隻字不提。這時,孩子便會進行自我反省,或者會跟父母表示自己的疑惑,而家長便能自然而然指出孩子的缺點。這樣,孩子便知道自己還有做錯的地方,也就能心甘情願去改正了。
3、 表揚要在人前事後
孩子也是很要面子的,所以對孩子的表揚也要選擇適合的時機。而在人前稱讚孩子,其效果會擴大很多倍,因為這樣會給孩子更強的成就感,並能更促使孩子去努力做得更好。再者,事後的稱讚對孩子而言更是一種強烈的認可。
總而言之,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有一味地批評和貶低,好的家庭教育本就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孩子也是極具自尊心的,家長們需適時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並採取正確的方式給予孩子表揚與認可,或許就能把孩子從犯錯的邊緣拉回來。只要父母們肯多給孩子一些改進的空間與機會,多一些讚賞和肯定,孩子變優秀便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