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種方法學習怎麼樣?”“哪一種方法適合你呢?”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孩子貪玩成性,父母就會擔心啦。雖然心底想要讓孩子蹦蹦跳跳,可一旦孩子不愛學習,又擔心孩子會逐漸落後於其他孩子。看到周圍鄰居家的孩子成績優秀時心中還會隱約湧上一股嫉妒之火,這時變得焦躁的父母會開始使用威脅的手段逼迫。於是就會說出一些過火的話,忘記自己曾經是小孩兒時也曾如此討厭聽到那些話。
“你要不聽媽媽的話,不好好學習,知道會有怎樣的後果嗎?快點給我坐下來學習。”
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父母往往會以“現在學習不好,將來會怎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特別是那些自己作為孩子時成績並不好的父母,更喜歡用這樣的表達方式。但是這種近乎威脅的口吻會在一瞬間讓孩子的腦中形成不學習會發生大事的想法。可下一秒這種想法又會轉瞬即逝。這種口吻只會讓孩子單純感受到一絲危機,並不能在孩子心底埋下動力的種子。
“好,學習吧!”
“再讓我玩一會兒,不行嗎?”
“不行!”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媽媽,你別管了,我自己會做。”
“會做什麼會做!看好了,答案是這個!”
“懂沒懂?”
“嗯.....沒懂......”
“你呀你,媽媽花那麼多錢送你去補習班有什麼用!你究竟像誰呀,這副德性,你究竟像誰呀!”
孩子不愛學習的最大原因往往是不懂得學習方法,因為不懂的學習方法,所以精神無法集中,學習成績也得不到提高。這時媽媽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其指出正確的方向。首先,對於孩子擅長的科目和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提出表揚。
“我們青青數學學得不錯呀!”
接著可以說“看來這道題有些難,是吧?”
“如果一直這樣做,會更加弄不清楚的!”
最後可以一邊說“按這種方法學習怎麼樣”,一邊向孩子提供新的學習方法。孩子往往學校怎麼教就怎麼做,所以不大懂的自主學習,不會自己尋找學習方法,因此,不應無條件的要求孩子“學習、學習”而是應該和孩子一起尋找更加有趣的方法。
再者,賦予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也很重要。向孩子灌輸“好好學習才能成為優秀的人。”這樣的概念並不符合孩子的想法。孩子還沒有成熟到因為懷揣遠大夢想而學習的程度。要想讓孩子打心眼兒裡喜歡學習,就要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他思考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不學習是不可以的,這樣才會自主學習。
如果孩子有某個偶像,就可以和孩子談一談,如果想要成為那位偶像一樣的人,該做怎樣的努力。孩子一旦知道學習的目的和理由,甚至可能自己給自己訂立學習計劃。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俊博非常喜歡蛇,鱷魚,蜥蜴之類的爬行動物。雖說對特定方面擁有濃厚興趣是件好事,但俊博的興趣天多強烈,以至於他的房間裡有各種各樣的爬行動物爬來爬去,甚至有時他還會和蛇一起睡覺。俊博媽媽覺得這樣下去太令人擔心,於是就帶他去找專家進行了諮詢,他們面見的專家是河南啟智學能教育研究院的院長蘇博士。
蘇院長看俊博第一眼便問他:“你長大了,想不想結婚?”
孩子肯定的回答:“那當然。”
於是蘇院長歪著腦袋看著他說:“可如果你像現在這樣,整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養那麼多爬行動物,誰會看上你呀!如果我是女孩子,可不敢嫁到你的家裡!”
於是,俊博撓著後腦勺若有所思地回答道:“那,我以後如果成為像您一樣的教授,是不是就可以啦?”
“成為教授就可以,為什麼這麼說?”
“我想研究我所喜歡的爬行動物,而後將這些交給其他人,難道這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嗎?一定會在女孩子中間很有人氣的!”
“我想,該好好讀書,考上最好的研究所吧!”
“原來如此,那麼考上好的大學和研究所,需要怎麼做呢?”
“當然要在高中的時候好好學習!”
“那麼要想在高中好好學習,又該怎麼做呢?”
“要多預習、複習,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講。”
因為是些一目瞭然的問題,所以俊博的回答乾淨利索。
與蘇院長分別之後,俊博連續幾天都陷入思考當中,後來他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他開始好好學習啦。而之前,他只是毫無目的的單純的喜歡爬行動物,但是現在,他開始找一些相關的專業書籍來研究爬行動物,並關注一些學校,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
媽媽的嘮叨和威脅並不能讓那個孩子的屁股坐在書桌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同孩子一起尋找快樂的方法,並且讓孩子自己領悟到學習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