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上次文章發出來後,很多家長知道打孩子不對,但是又很頭疼孩子做錯了該怎麼處理他?

我們當然需要懲罰,只是懲罰的目標,是幫助孩子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因此,我們需要掌握科學的懲罰方法,遵循如下6個原則:

1、先教後罰

懲罰的意義,不僅在於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錯的,更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

在制定懲罰制度和開始懲罰之前,家長應該和孩子進行細緻耐心全面的交流,將懲罰的原因和制度確認下來,確保孩子心服口服。

同時,一旦確認了懲罰制度,就一定要互相堅持下來,這樣才能對孩子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懲罰是迫不得已使用的下下策,如果還有別的方法可以溝通,儘量不要採用懲罰的方式。

2、多用剝奪式懲罰

什麼叫剝奪式懲罰?剝奪式懲罰是指,當孩子做錯事情了,家長剝奪他們喜歡的事情。比如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家長就剝奪他們的玩遊戲時間。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儘量多用剝奪式懲罰,少用一些施予式懲罰,也就是體罰。在使用剝奪式懲罰時,這種懲罰是將主動權交給了孩子,這樣通過“吊胃口”的方式更容易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

如果採用體罰等方式,容易讓孩子受到傷害,甚至可能讓孩子破罐子破摔,這失去了懲罰的教育意義。

3、懲罰要“個性定製”

有些自尊心較高、比較敏感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直接懲罰容易起到反作用,建議採用比較隱形的懲罰,比如瞪一眼他們。

對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採用選擇性的懲罰,讓他們選一種完成,比如讓他們選擇罰站、罰抄選一。

同時,懲罰也要依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成熟程度,犯錯次數等方面進行調整。

切忌用千篇一律的懲罰方式,比如打罵來懲罰孩子,容易使孩子的觸覺更加敏感,能力下降。

4、懲罰要及時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的語句“等你爸爸回家收拾你”。

在孩子的小時候,很容易沒有時間概念。

而懲罰的心理機制實際上是一種條件反射,孩子做錯了,受到懲罰,其中的間隔越短,效果越好。

5、懲罰要給予孩子機會

家長們要明確,懲罰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避免懲罰,如果孩子明白了自己錯了,這個懲罰也沒有必要繼續下去。

同時,給予孩子改過的機會,懲罰效果會更好。

比如,當孩子寫錯字罰抄時,可能原本要求是抄20遍,提前跟他說,如果孩子抄了十遍能掌握這個字、或者寫的更加美觀,達到了要求,就不再懲罰他。

這樣做,可以避免孩子用敷衍的心態來對待錯誤,激發孩子往好的方面轉化。

6、注意孩子是否想引起家長關注

有些孩子,因為隔代教育等原因,平常缺乏和父母的接觸等,觸覺比較敏感。

因此,他們會採用一種,故意犯錯的方式,比如上課故意不認真聽講,為的是引起父母的關心。

如果這時候家長只會一味的實施懲罰,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他們的陰謀得逞或者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處於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以先對孩子進行冷處理,同時,多和孩子進行接觸、和孩子談心,進行一些親子間的觸覺訓練,這樣把孩子引導回正道上來。

3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熊孩子任性、不懂事?怎樣讓孩子成長的更快,用好RULE法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