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慢性口腔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齲齒納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之列。
幼兒園學齡期兒童是齲齒的高發群體,這和兒童的日常飲食、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有關係,齲齒會對兒童的生理發育、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比如齲齒疼痛會影響面頜部正常發育,影響正常說話、讀書等行為。
齲病早期一般沒有症狀,隨著疾病的逐漸加重,牙齒中的齲壞的淺洞逐漸深入,甚至會導致牙髓壞死、出現牙齦炎等併發症。
研究發現,在學齡前兒童群體中,患齲率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呈現出遞增的狀態,年齡越大患齲齒率越高。
齲齒髮生受多個因素影響,如每日刷牙漱口的次數、刷牙的仔細程度、刷牙時間、喜愛糖粉含量高的實務、父母的口腔健康意識、家庭收入狀況等因素都會口腔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為了減少齲齒的發生,可以透過加強預防措施的干預:
第一,科學飲食。學齡前兒童需要加強其乳牙的保護, 及時關注嬰幼兒口腔衛生和牙齒生長髮育狀況。特別是對於已經出現齲齒的兒童,家長需要加強監護。學齡前兒童的家長需要養成每天早上、晚上均區域性應用氟化物牙膏刷牙的習慣,減少含糖量高食品的攝入量,另外在進食甜品以後儘量在第一時間漱口或刷牙,養成定期到口腔診療機構進行專業口腔檢查的習慣。督促幼兒適當補充豆類、蔬菜、水果、乳蛋類、魚蝦等,鼓勵孩子多食用粗糧,保障牙齒髮育少受糖類腐蝕,還能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營養。
第二,加強口腔衛生宣教。家長、幼兒園老師需要定期舉辦口腔健康知識講座,家長、老師以及幼兒最好都參與其中,讓孩子瞭解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會導致齲齒,家長需要積極配合,引起孩子重視,養成健康護齒習慣。同時學校發放齲齒治療宣傳單,叮囑家長及時進行口腔的檢查,避免影響幼兒牙齒的正常功能發育。讓孩子和家長注重口腔保健,轉變思想觀念,將口腔衛生相關知識進行傳播,以使更多的兒童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綜上所述,學齡前兒童齲齒的形成有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並堅持降低對甜食的攝入量。因為吃甜食的次數越多,會讓牙齒處於酸性環境中的時間越久,酸性物質具有很強的腐蝕作用,產生的危害也就越大,特別是睡覺之前攝入甜食,夜間口腔內滋生大量乳酸,非常不利於兒童的牙齒生長。
因此,可以應用氟化物牙膏或者木糖醇的方式來抑制齲齒的發生。在患齲率的分析中,學齡前兒童發生率比較高,在臨床中需加強對兒童的口腔健康宣教和干預,向家長展開齲齒防治的相關口腔疾病知識教育,提醒全社會一起注重兒童的口腔衛生。此外,還要定期帶兒童到醫院進行專業的口腔檢查。
兒童如果患齲,需及時進行治療,將傷害降到最低,可保障兒童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