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許多孩子不願與自己不熟悉的人溝通,因而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有許多孩子自認為不會溝通,不願當眾溝通。如何打破這個困境?

敢開口就是贏家。只要孩子勇於開口,積極地把握與別人溝通和當眾溝通的機會,就能從中領會到一些溝通的技巧,幫助自己建立自信。當然,開始的嘗試總是比較艱難的,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當孩子能夠勇敢地當眾開口溝通時,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了。如果熟悉之後再多加練習,就一定可以熟能生巧,應對自如,進而成為溝通高手。

在古希臘,人們常常聚在一起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大家都爭著上臺發表演說。有的人知識淵博,旁徵博引,說古論今,滔滔不絕,每次演說,都能征服聽眾的心。人們就稱這樣的人是演說家。德摩斯蒂尼是當時最著名的大演說家之一。

可是你們相信嗎?這樣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曾經是一個口吃者。溝通不流利、結結巴巴的人怎麼能成為能言善辯的演說家呢?但是德摩斯蒂尼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德摩斯蒂尼自幼喜愛讀書,知識很淵博,他很想成為演說家,但是當他登臺演說時,原本平靜的聽眾一下子就煩躁起來,臺下亂哄哄的一片,有人索性在臺下喊起來,轟他下臺。

德摩斯蒂尼知道自己失敗了,內心十分痛苦,但是他沒有因此灰心喪氣,而是暗自下決心要克服自己的弱點,成為一個有名的演說家。從那以後,每天清晨天剛矇矇亮,德摩斯蒂尼就立即起床跑步上山,一邊爬山,一邊呼喊,儘量使自己的聲音傳得遠些,更遠些。爬上了山頂,他就迎風站立,把樹木當聽眾,打著手勢做長篇演說。他講得十分認真,就像眼前真的有許多聽眾一樣。為了使口齒清晰,德摩斯蒂尼還經常含著小石子練習溝通。口腔被小石子磨破了,流出了血,可他還是不停地練習。他經常去看話劇,仔細看演員在臺上表演時,怎樣溝通,怎樣用手勢,怎樣表達感情,回來練習演說時,他就像演員那樣注入自己的感情。

一年以後,德摩斯蒂尼終於糾正了自己口吃的毛病,同時繼續博覽群書,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有時手裡拿著書就高聲地朗讀起來,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讀得口齒清楚、音色醇美、語言流利、發音正確為止。德摩斯蒂尼就這樣苦練了很久,終於克服了溝通的障礙。再次登臺演說時,他聲音洪亮、口齒清晰、語調優雅、姿態瀟灑、妙語連珠、滔滔不絕,臺下的聽眾完全被征服了。當他的演說結束時,全場熱烈歡呼,祝賀他演說成功,德摩斯蒂尼終於從一個口吃者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演說家。

會溝通並非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不斷地學習和努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培養和提高溝通能力,需要從點滴做起。然而,溝通力的培養和提高難免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喧囂與躁動,誘惑與挫折,問題與困惑……因此,在鍛鍊孩子溝通能力的時候,家長還應該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道理和方法,以求幫孩子少走一些彎路,少做一些無用功。德摩斯蒂尼的經歷,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會溝通的孩子擁有的6項技能

春秋戰國時代,辯士蜂起,許多人靠口舌言談平步青雲,立取富貴。君主崇尚溝通力,天下學者俊士更是趨之若鶩,蔚然成風。以在秦國推行連橫策略著稱的遊說家張儀,頗懂得舌頭的珍貴。他初到楚國當說客時,一天,碰巧相國家丟失了玉璧,主人一口咬定張儀就是竊賊,將其嚴刑拷打後逐出了門。回家後,妻子嘆著氣說:“你若不讀書遊說的話,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奇恥大辱呢?”誰知張儀並無慍怒之色,也毫不垂頭喪氣,而是答非所問道:“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不解地答道:“舌頭當然還在啊!”張儀舒了一口氣說:“夠了。”因為他懂得,舌頭在,就有成功立業、飛黃騰達之望。後來,他真的扶搖直上,當上了相國。

溝通是一門上天入地的大學問,足以立身,足以成事。溝通也是集情感、語言能力、心理素質、邏輯能力和知識儲備為一體的藝術,是人的知識、情感、意志的外化,是人生智慧的體現。

今天,溝通力在社會交往中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對於孩子來說,會溝通是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不僅對孩子現在有著巨大的幫助,在孩子踏入社會後,依然是孩子抓住機遇的“敲門磚”和立身立業的“金鑰匙”。

孩子應該具備哪些語言能力?怎樣才算是會溝通呢?

1. 說明能力

說明能力,就是把話說得準確明白的能力。所謂會溝通就是指有較好的表達能力,能把自己心裡想的話說出來,這是對溝通力最基本的要求。其實,能把意思講得準確、明白,使聽者一聽就懂,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例如,有的人懂技術,但不見得能說出來;有的學者知識淵博,寫過不少專著,但一講起課來就讓人昏昏欲睡……這些都是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的表現。

2. 吸引能力

吸引能力,即通過溝通把別人的注意力留住的能力。孩子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語言具有這種能力呢?

首先,溝通要有內容,才能夠吸引別人傾聽,使別人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有一些收益或是產生共鳴,那麼,這樣的溝通才是成功的,別人也才會樂意與孩子溝通,與孩子交流。同理,好的溝通者一定是特別善於溝通的人,而溝通首要的就是學會傾聽他人。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在溝通時更要讓孩子學會看對方的表情,以便適時改變自己溝通的內容、語氣等等。溝通時千萬不要自說自話,這是最不成功的溝通。

其次,溝通要注意節奏感,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有些人在溝通的時候語速相當快,就像爆豆子一樣,往往他自己說完以後,別人都沒有反應過來他到底說的是什麼。讓孩子溝通時說得慢一些,聲音響亮一些,就能發現,人們會更加專注地傾聽孩子的話,而且會感覺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是經過慎重考慮後才說出來的,會認為孩子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我們也常感覺到,即使是同一個意思,甚至同一句話,會溝通的人,能叫人聽後眉飛色舞;不會溝通的人,則叫人感到頭昏腦漲。

3. 說服能力

說服能力,即通過溝通能打動人心,使聽者心悅誠服的能力。會溝通的人並不一定講得很多,妙就妙在善於察言觀色,能夠探查出別人心中的想法,會對症下藥,三言兩語就能使人折服。說服能力要求語言行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對於那些善於利用說服技巧的人來說,能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思想軌跡及其中的“要害點”,瞄準目標,擊中“要害”,比與對方不停地周旋更有效,會使你的說服力大大提高。這一點如果發揮得淋漓盡致,足以成就大事。

4. 感染力

感染力,即用語言感動人的能力,也就是要求溝通人以自己的激情感動聽者,獲得以情動人的效果。如果溝通人感情平淡,語言貧乏,自然是無法感動聽眾的。

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或是字字珠璣,讓人聽來如春風化雨,或是情真意切、動人心扉。總之,就是要與聽者產生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共鳴。

5. 創造力

創造力,即溝通中根據思想表達的需要創造語言的能力,或者是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語言創造力是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詞彙貧乏,話到用時方恨少;用詞沒有仔細斟酌,粗陋膚淺,詞不達意,錯漏和歧義百出,這些現象,統稱為缺乏語言營養。發展孩子語言創造力的前提,就必須攻克缺乏語言營養的堡壘。生活、閱讀、情感、思維都是提高語言營養,豐富語言創造力的源泉。

6. 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即控制自己的語言所能承受的能力。就是說,只會把話說出來,卻不會顧及自己所說的話所能引起的後果,實際上是信口開河、瞎說一通,算不上會溝通。

一般來說,語言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準確把握溝通分寸的能力。既要把意思說到,又不會說得過頭,而是說得恰如其分。

第二,針對不同的聽話人和不同的情況,能準確預料和有效控制聽話人對自己語言所做出的反應的能力。

第三,在談話過程中已經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改用恰當的語言予以補救的能力。

溝通能力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論是現在與他人交往,還是將來準備成就事業,善於溝通一定會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

孩子逃避溝通,試試讓他克服自卑

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家蕭伯納以幽默的演講才能著稱於世。可很少有人知道,他20歲初到倫敦時,卻羞於見人,膽子非常小。若有人請他去做客,他總是忐忑不安地先在人家門前徘徊多時,不敢直接去按門鈴。有一次,一位朋友邀他參加學術者的辯論會。在會上他懷著非常緊張的心情站起來,做了有生以來第一次演講。演講完畢,卻受到了別人的譏笑,他覺得自己充當了一個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恥辱,但他並沒有灰心。此後,他每星期都當眾演說,人們在市場、教堂、學校、公園、碼頭……在擠滿三四千聽眾的大廳或只有寥寥幾人的地下室,都能看到他慷慨陳詞。有人曾做過統計,在12年中,他的演講次數竟達1000多次。

作為家長,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由於第一次演講或發言沒有發揮好,或是一次發言時忘了詞,再或是一次溝通時說錯了話,結果就對開口溝通產生了恐懼感,不敢再登臺了,頭腦裡揮之不去的始終是失敗的陰影。

其實,恐懼、怯場等也並不是某個人的特殊現象。很多大人物初次在特定場合溝通時也會產生恐懼與緊張感。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談起他首次在公開場所演說時說道:“那時彷彿嘴裡塞滿了棉花,脈搏快得像爭奪賽跑金牌。”

有些人在別人伶俐的口齒、獨到的見解、逼人的語勢面前,產生了卑怯心理,或緘口沉默,或支吾其詞,一副笨嘴拙舌、口訥語遲的樣子。作為溝通中的一方,出現此類窘境,不僅有礙於自身能力的發揮,也不利於各抒己見的良好氣氛的形成。

溝通中主要有三種卑怯現象:

1. 在別人獨到見解面前的卑怯現象

對每一個談話者的發言,孩子感到的都是真知灼見,有給人以啟迪,甚至有振聾發聵之效。整個談話中此類發言層出不窮,孩子置身其中,不由得心有所動:“別人的水平那麼高,見解那麼獨到、深刻、精闢,我是無法企及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說出來鬧了笑話,壞了別人的胃口。”結果越想越彆扭,錯過了許多溝通的機會,把自己弄成了多餘的角色。

其實,談話是由若干人組成的,每個人都會圍繞話題認真思考,發表一己之見。這時其他人認識最深刻、最急於發表出來,感覺上最應與別人交流的東西,自有其精闢、深刻之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孩子只要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並做積極思考,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發表出來也會對他人產生啟迪作用。如果仰面看人,自慚形穢,小覷自己,怎能不出現卑怯現象呢?

2. 在別人溝通優勢面前的卑怯現象

人有千姿百態,溝通上也各具特色,方式、角度、特點都不盡相同,溝通形式的差異表現為溝通時的爭奇鬥豔,這就形成一個人的溝通優勢。比如,有的人口齒伶俐,有的人嚴謹清晰,有的人音色悅耳、抑揚頓挫……在別人這些優勢面前,有的孩子可能會想:“我能有這樣的溝通能力嗎?我如何比得上他呀?如果聽到我的發言,豈不大煞風景,讓人難堪?還是不說為好,免得丟人現眼。”其實這種心理是將別人的溝通優勢放大所致,是被對方鎮住了,不知不覺將自己的溝通劣勢與對方的優勢進行參照。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堅持自我,認真溝通,同樣會贏得別人的良好反應。

3. 在別人心理優勢面前的卑怯現象

溝通表面上看是一種嘴皮子功夫,實際上是與人的思維狀況和心理面貌密切相關的。溝通能力、思維狀況是穩定因素,心理面貌則是變化因素。因此,一個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其溝通水平發揮程度的決定因素。面對不同的溝通物件和溝通關係,溝通心理常會出現微妙變化。地位、身份、關係是影響這種變化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孩子克服溝通卑怯現象呢?

從生理的角度進行心理調節,生理與心理是互動互制的。

心理的變化會引起生理的相應變化;同理,生理上的調節也會對心理產生影響。在溝通中產生怯懦現象時往往會不由自主,難以控制,若採取生理上的一些調節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過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動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緊張的心理得到緩解、消除。

以心理暗示進行心理放鬆,用心理的方法去矯治最直接最有效。

心理卑怯現象是心理誇張性感受所致,必須讓心理感受重新歸位。要達到這一要求,需要採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對對方做客觀、正確的認識,對自己做準確、公正的評估,這樣就能保持清醒,樹立信心。如當別人的溝通力顯示出自己無法達到的優勢時,可以幫助孩子做這樣的暗示:“這是他的優勢所在,我同樣也有優勢,一樣是他所比不上的。”

加強對對方的認識,提高自信心。

過高地評價對方,悲觀地評價雙方的關係,從而看輕了自己,產生距離意識和崇拜意念,此時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要幫助孩子加強對對方的認識,切勿對對方過高認定,更不要將其神化,要還其本來面目,將其看作平常人。同時談話者都是平等關係,發言時不要人為地把雙方關係拉開。正確認識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這樣還談得上有卑怯心理嗎?

克服表現慾望,注重表達效果。

有時孩子溝通時產生卑怯心理,並不是小覷自己,而是極強的表現慾望造成的。溝通之初一心想著要一鳴驚人,壓倒他人;當發現別人溝通力卓絕、見解精到時,心理上就產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緒受到衝擊而一落千丈。對此,要培養孩子樸實、自然的溝通風格,把意思圓滿地表達出來就行了。

增強責任感,消除退卻情緒。

在別人出色的表現面前,一旦產生了卑怯現象怎麼辦?打退堂鼓而草草收場,難免尷尬,也會給以後的溝通帶來更大的障礙。此時要增強孩子溝通的責任感,以力陳己見為職責,堅持下去決不退卻,怯懦心理反會得到克服。

樹立自信,更會溝通。

大量的事實可以證明,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講高手,很多人一開始都有失敗的經歷,這種經歷甚至是帶有受辱情緒的。但是,關鍵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沉溺在過去失敗的陰影中,而是勇敢地向自己發出了挑戰,以堅定的信念和勇氣,走出一條屬於勇敢者的成功之路,最終成為能言善辯之人。

如果孩子能夠正確對待失敗,勇敢地戰勝自己的心理障礙,驅除心中的失敗陰影,將失敗打敗,那麼,同樣可以勇敢地站在眾人面前,自信地說出心中所想。

人的任何活動都以健康的心理為基礎,而任何人進行任何活動,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溝通也不例外。因此,訓練孩子的溝通技巧也必須首先進行心理建設。對於談話最大的心理障礙是對談話成敗的憂慮,憂慮主要來源於孩子對於能否說動對方而達到預定目的沒有把握。因此,要注意樹立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意志。

孩子有時說不好話,並不是他所說的內容不好,而是缺乏對自己能夠說好話的信心。恐懼和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是自信心的天敵,是說好話的最大障礙。

有的孩子在一開口溝通之前,就斷定自己:“我講不好話,我笨嘴拙舌;我講的話沒有什麼意義,而且我缺點很多,別人會嘲笑我……”好像自己渾身都是缺點,一無是處。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戰勝別人的自信心早已無影無蹤,留下來陪伴他的只是緊張、焦慮、害怕、恐懼、怯場等不良情緒,肯定難以從容鎮定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培養孩子膽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勤講勤練。

對著鏡子練,對著實物練,也可請人指教,要抓住一切時機練。在討論會上,積極爭取發言;主動到正式場合去演講,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此以往必定會鍛煉出膽量來,使自己的溝通條理分明,口齒清楚,富於表情,以至產生扣人心絃的強烈效果。

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不要只是羨慕那些成功和成績顯著的演說家的溝通力,更值得交口稱讚的是他們那種堅持不懈的意志。想練就高超的表達能力,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會溝通。

《母子健康》雜誌推薦閱讀:

書名:《如何培養孩子的溝通力》

出品:斯坦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

張小雪,知名育兒專家,執業臨床心理學家,暢銷書作者,從事心理學研究近10年。在兒童教育和兒童心理研究方面擁有專業知識和長期經驗,對現代幼兒心理與家庭教育中常見問題有較深了解。在兒童發展及教學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看法。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不好好刷牙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方法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