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母嬰營養師,平時給寶媽們指導寶寶餵養技巧時,收到最多的困惑就是寶寶不好好吃輔食的問題,比如:

寶寶都快一歲了,吃輔食還是一口吞,不怎麼咀嚼。

寶寶14月齡了,只願意吃細軟糊狀的食物,只要一吃到顆粒稍大的食物,就乾嘔。

寶寶15月齡了,比較挑食,每次吃到肉類、葉菜類食物就吐出來拒絕吃,只願意吃軟面的食物。

……

你家寶寶是否也出現過這些問題呢?

每次遇到這樣的諮詢,對寶寶過去的餵養史進行調查後,總是能發現同樣的問題:

給寶寶的輔食一直過於精細,沒能循序漸進的過渡輔食的質地和性狀,導致咀嚼能力缺乏鍛鍊進而造成以上的餵養困難

與此同時,這些咀嚼能力差的寶寶,其語言發育或多或少也存在問題,比如,開口說話晚,發音障礙等。

今天集中和大家聊聊寶寶咀嚼能力的問題。

一、鍛鍊咀嚼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到,提供與嬰幼兒年齡和發育水平相適應的不同性狀的輔食可以刺激嬰幼兒口腔運動技能的發育,包括舌頭的靈活運動、啃咬、咀嚼、吞嚥等,有利於嬰幼兒乳牙的萌出,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滿足嬰幼兒的自主意識並促進其精細運動、手眼協調能力的發育。研究表明,嬰幼兒10月齡前未嘗試過“塊狀”食物,餵養困難的風險增加[1]。

二、咀嚼能力差帶來的影響:

1、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吃飯一口吞,不經細嚼慢嚥,食物未經充分磨碎進入胃腸道,除了不利於寶寶感受食材本味對味蕾的刺激外,還會影響身體對其營養的吸收率。

2、影響口腔肌肉群的發育,進而影響語言發育。

寶寶發音障礙(是指兒童未能掌握適齡的語音)的原因之一就是“口腔肌肉較弱/協調能力較弱”[2]。

食物過於軟爛、精細,不用咀嚼就能吞嚥的話,從而忽略咀嚼能力的鍛鍊,口腔肌肉不能得到長期的鍛鍊,進而影響語言的發育。

3、導致寶寶挑食和餵養困難等問題。

研究表明,26-45周的嬰兒對不同質地食物的接受度較高,嬰幼兒10月齡前未嘗試過“塊狀”食物,餵養困難的風險增加[1]。

約6月齡開始,引入固體食物前,應有1-2個月訓練嬰兒的咀嚼和吞嚥行為的時期。10月齡後才接觸固體食物的嬰兒,由於錯過咀嚼發育關鍵年齡,嬰兒可表現為拒絕不同的固體食物,不成熟的咀嚼和吞嚥行為,如吃固體食物時常常出現“嗆”、“吐出”或“含在口中不吞”等現象,需經歷一困難的學習過程才能矯正。因咀嚼、吞嚥功能差,出現“挑”、“偏”食細軟食物、拒絕質地較硬或較長食物現象[3]。

寶寶生長髮育過程中,很多技能的鍛鍊都有其敏感期,錯過該敏感期,就會導致如上的一系列的餵養或發育問題。

三、咀嚼差的原因:

1、家長忽略了輔食新增的另一層意義

1歲以內,輔食的新增不僅僅是滿足寶寶對營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讓寶寶從吃液體食物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直到和大人吃的食物相同,在這個過程中,咀嚼能力的鍛鍊和自主進食能力的鍛鍊是非常重要的標誌。

如果家長沒有這一層面的認知,認為只需給孩子吃飽即可,根本沒有輔食性狀過渡的意識,甚至還認為“咀嚼是自然而然的事”,未及時新增和過渡顆粒性狀的食物,那很容易錯過咀嚼能力鍛鍊的敏感期。

因此,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正確認知、並且重視咀嚼能力的問題。

2、擔心孩子被嗆到、噎到,不敢給新增顆粒食物

很多寶媽雖然也做過功課,可遇到寶寶剛開始吃顆粒食物拒絕,或者被嗆到、乾嘔等問題時(或因未能正確過渡導致),擔心寶寶會被噎到,就不敢或不願再堅持提供顆粒食物,也不讓寶寶自己學習進食,或者認為寶寶沒長牙吃不會咀嚼,一直喂的是不用咀嚼的糊狀食物,寶寶根本沒有鍛鍊咀嚼能力的機會。

四、如何訓練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不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需要後天的訓練。

1、首先需幫助寶寶建立咀嚼意識

從開始新增輔食起,尤其在準備過渡到小顆粒食物之前,給寶寶餵飯時,大人多用誇張的口腔咀嚼動作去做示範,堅持這樣的行為誘導和語言溝通,寶寶逐步會明白吃顆粒食物時是需要先咀嚼後才能吞嚥的。

建立咀嚼意識並學會咀嚼動作,隨著寶寶磨牙的萌出,對食物的咀嚼效果會更好。否則,即便孩子長了牙齒,也不知道牙齒是做咀嚼用的。

2、循序漸進過渡輔食性狀

從開始新增輔食起,遵循輔食新增的原則,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的過渡輔食的性狀。

一般情況下,8月齡寶寶逐步適應糊狀食物(由稀糊到稠糊)後,可在輔食裡捎帶小顆粒食物,逐漸過渡到9月齡時以小顆粒為主的厚粥、爛面、肉末、碎菜等。

每個階段,輔食性狀過渡的程序

以上月齡的劃分僅供參考,寶寶咀嚼能力的發展快慢各有不同,家長應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準備質感合適的食物,總體遵循遵循漸進過渡的原則。

食物不同質地的過渡:

需要注意食物顆粒雖然增大,但質地仍然以軟爛為前提。

3、及時引入手指食物

循序漸進過渡手指軟硬質地,鍛鍊自主進食的能力和咀嚼能力

一般在8月齡左右,寶寶會表現出渴望自主進食的訊號,家長可及時迴應,準備軟硬質地合適的手指食物(如熟軟的冬瓜條、土豆條等)。

相比大人餵飯時的被動進食,吃手指食物可讓寶寶更專注於食物和進食行為的本身,會根據食物的質地,相對更加主動的咀嚼食物,對鍛鍊咀嚼能力也是有極大促進作用。

4、建議1歲開始停用奶瓶。長期使用奶瓶可能影響牙齒排列及發音[2]。

五、鍛鍊咀嚼能力時常見的問題:

1、寶寶還沒長牙齒,能吃顆粒食物嗎?

是否長牙或出牙的多少和咀嚼能力無直接關係,大部分8個月大的寶寶已開始有能力吃剁得幼細的食物,會用牙齦磨爛和咀嚼軟爛的固體食物,逐步引入質地和大小合適的顆粒食物,鍛鍊咀嚼動作,還有利於牙齒的萌出。

2、吃顆粒食物後,便便裡有食物殘渣

隨著進食固體食物的分量增加,寶寶的排便習慣可能改變,你亦可能發現寶寶的大便中有殘留的食物顆粒,這都是正常的現象而並非消化不良。

主要是因為寶寶口腔處理食物的能力還不嫻熟,磨牙的未萌出,研磨食物的能力會較差。家長可適量調整食物質地,堅持提供並堅持引導和鍛鍊咀嚼能力,隨著咀嚼能力的嫻熟,便便裡出現食物殘渣的現象會逐步減少。

3、寶寶會幹嘔怎麼辦?

乾嘔是寶寶的自我保護反應。

剛開始改變食物性狀,寶寶可能較難適應,可能會拒絕,吐出來,甚至會有乾嘔的反應,或者吃的很少,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家長不要因此而停止改變食物性狀,應該給寶寶多次嘗試的機會和適應的時間,且食物性狀應循序漸進的過渡,先由稠糊過渡到夾雜有小顆粒,小顆粒逐步增多、顆粒逐步增大,慢慢過渡到細條狀和小塊狀,切記,循序漸進的過渡非常重要哦。

據研究,嬰兒需要嘗試7-8次後才能接受一種新食物,而幼兒需要嘗試10-14次後才能接受新食物[1]。只要用正確的方法過渡,加上長期的堅持,寶寶很快能掌握處理這類食物的方法,且咀嚼技能越來越嫻熟。

輔食新增過程,咀嚼能力的鍛鍊非常重要!抓住咀嚼能力鍛鍊的敏感期,不僅要有正確的方法,還需持之以恆的堅持,做好這兩點,寶寶大多數吃飯餵養困難都能被解決!

參考資料:

[1]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香港衛生署. 兒童語音發展知多一點點 2019.

[3]黎海芪.實用兒童保健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17.

[4]香港衛生署. 7-24個月嬰幼兒7日飲食全攻略 2019.

3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克服懶癌,認清棉花糖實驗,還是懶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