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懶癌:如何讓勤奮小人打敗懶惰小人
心理學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把一群四歲多的孩子分別留在單獨的房間裡,給他們每人一顆棉花糖並且告訴他們:如果十五分鐘後我回來發現這顆棉花糖還在這兒,你會再得到一顆,這樣你就有兩顆 了。
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把棉花糖吃掉了,他們實在忍不住,畢竟棉花糖的誘惑對一個四歲多的孩子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抵擋的。
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著沒有吃。
這些沒吃的小孩在監控影片裡來回走動,焦慮地扯自己的裙 子,捂上眼睛,鑽到桌子底下玩耍,使用各種辦法轉移注意力,他們堅持到了最後,最終得到了獎賞。
很多年之後,研究人員發現,沒有吃棉花糖的小孩無論是生活上還是事業上都非常成功,而那些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大部分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TED(網易公開課)上有這個影片8,心理學家說,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延遲享受”的能力。也就是自律。
那些自控力強的人並不是不喜歡打遊戲或者看電影,也知道玩手機刷愛豆影片很有意思,但是他們有能力控制自己把這種放鬆或者放縱放在完成任務以後。
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毀掉自己的生活和自信的:提前享
受,延遲工作,最後導致無法完成工作或者乾脆放棄。
我在上大學時,有一陣子確實感覺自己大腦中的勤奮小人死掉了。
高考前可以早晨五點起床開始背書,上了大學反而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對學習沒有興趣,就拿美劇和綜藝來填補空虛。
總是下定決心,但是毫無改變,也曾一度努力,卻堅持不下去。
學習之外的那些誘惑,就像是實驗裡的棉花糖,讓人無法抵抗。
改變,確實不是下定決心就可以的。懶惰,也不只是簡單的缺乏動力。
不信的話,你可以回想那些聽了勵志講座之後動力爆棚的時 可,大多時候並沒有帶來任何改變對嗎?你也可以回想一下,在課堂上聽到老師表揚那些作業寫得好的人時,自己暗暗下過多少決 心,以後一定不拖延,然而下一次寫作業還是拖到了草草應付的局面。
有人總是煩惱:我沒有學習的動力怎麼辦?
動力不足本就不是一個問題,誰也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雞血爆滿。
動力的不可靠,正是因為它的不可持續性,所以不能依賴它。
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更有效和可靠的武器,來和懶惰做鬥爭。在我們的大腦中,確實有一個勤奮小人和一個懶惰小人。
《自控力》這本書裡提到過,前額皮質就是那個勤奮小人。
通俗地說,我們大腦中有一塊區域,能夠在吃糖和健身之間, 讓你控制住自己短期的吃糖慾望,去為長期目標奮鬥,而另外的一些區域,會讓你不知不覺地按照自己的本能和習慣做事。
這說明,人天生就有自控力,並不是只有懶的天性。當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內心覺得很振奮。
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快速開始自己的工作並且能夠長久堅持?
下面這些方法,是我自己適用並且覺得有效的。
第一,一定要找到實現目標的明確途徑,清楚每一個行動的作用和效果,這樣才會願意行動起來。
並不是有了目標,就有動力。
就拿高考舉例,班上近百人,都是想要考個好大學,考出好成績,大家都有目標。
按照成績和努力程度推測,基本上可以判定有些人在高考中不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有些人是想努力,但是底子差,悟性低,根本不知道具體怎麼下手,久而久之就成了差生。還有些人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比如應該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但是他們動力不足,說
起來只能怪自己懶,也沒什麼好的解決辦法。甚至有些人會幹很多低效甚至無效的事情,由於看不到效果就覺得疲倦了。其中最離譜的錯誤是長期偏科,或者看到難題躲過去,做過的錯題丟一邊。這是我始終不能明白的事情。試問,我們學習不就是為了在高考考場上多做對幾道題嗎?天天學習自己會的東西有什麼用呢?那些年 的、錯的、弱的才是重點,搞定它們,才能在考場上多一分勝出的機率。
父母說,只要努力,你就能考上好大學; 老師說,只要好好學習,你就一定能考上。
努力、好好學習跟考上好大學之間的聯絡不夠強。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細化目標,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實現目標的途徑給找出來,清楚每一個任務的作用。
如果有人告訴我,只要你背下來這十本書,就能考上清華,只要你能把這一百張卷子上的題吃透,你就能考上北大,我就很願意幹。
如果對於達成目標的路徑和期限很清楚,那麼當我伏案奮筆疾書的時候,我知道我做的那些題就能讓我考上清華北大,我知道自己進行到了什麼階段,還有多少沒有完成。這樣當我努力的時候就不會像一隻螞蟻在大海里游泳一樣,沒方向沒邊際總想放棄,而是像千米賽跑,即便我耐力很差,也可以看著重點堅持下去。
準備研究生考試時,我就曾試圖把達成目標的任務都明確下 來。在複習前先設定理想分數,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列出來,後面標明它們在過去被考的機率,然後像小坦克碾軋一樣,一批一批地
消滅掉,這過程居然還有點爽呢。
只有當一個目標有明確的實現途徑時,我們才有動力去做,尤其是當很清楚自己的行動對於目標的作用時,那麼就會更加積極主動。
而且,當我們手上有許多目標時,最有動力完成的一般是已經找出實現方法的那個。就比如我最近手頭上有三個目標,寫完這本書、減肥、學習心理學。
我每天睜開眼睛最想為完成哪一個目標而努力呢?是“寫完這本書”。
少吃一頓飯和鍛鍊十分鐘,對於最終目標體重的作用很難看到。
心理學知識太廣泛,一直沒有去劃定範圍,列任務,學起來頭緒不夠清楚。
只有寫書,目標是十二萬字,每完成一篇,就能看到字數的增加,那一刻心裡充滿喜悅,所以幹勁十足。
再比如說想要有錢這個目標。
大家都很想有錢,那麼,你想有多少錢?
我想年薪一百萬,但我現在只是一個餐廳服務員,不想下海乾微商,也沒有能力想出更好的辦法。
好,看一下週圍誰的年薪是一百萬,餐廳經理的年薪是不是一百萬?如果不是,那個隔壁高階餐廳的經理是不是?
找出這個人,然後看一下成為他、取代他需要做哪幾件事,包括需要學習哪些東西,需要掌握什麼資源,需要升幾級,怎麼做會更快,把過程清晰地寫出來。
這樣每多做一件事,就會知道自己離一百萬更近了,比那些整日做著暴富夢的同事行動力強多了。
第二,從想做的事情開始做。
為什麼我們明知道自己應該去寫論文,但是即便在時間已經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還是會忍不住刷微博?
因為寫論文是“難”的,刷微博是“簡單”的,寫論文是“無 趣”的,刷微博是“好玩”的。我們喜歡做那些簡單的、直接的事情。
但是刷微博一時爽,過後負罪感非常強。怎麼辦呢?
當你坐在圖書館時,內心非常難受,明明是來寫論文的,但是根本不想開啟電腦,寫論文實在是太煩了,一點頭緒也沒有。
這時候你跟自己商量一下:今天上午不寫論文也可以,能不能列一個提綱?能不能做一點不費腦子的工作,比如調整一下格式?
一般情況下,等你做完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好像沒那麼排斥寫論文了。
學習這兩個字太討厭了。
中國學生聽到這兩個字,第一反應就是不愉快。
不想學習是正常的,但是你也可以從今天應該學習的內容中, 找一部分不那麼討厭的工作來做。
這是我近幾年用得最好的一個技巧。
每次要開始做一件我非常不想做的事情時,就從一件比較想做的事情開始,或者從那件事情中比較簡單的一部分開始。
我告訴自己,既然不想做,那麼起碼把這個簡單的活幹了吧, 多做一點是一點。
但是往往做完這件簡單的事情之後,在成就感的刺激下,我能夠再接再厲地去做那件非常不想做的事情。
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也用這個技巧。
比如寫東西寫得很累,寫到了很難的部分,實在不想寫了,以前我就會直接放下手頭的工作去放飛自我,然後就回不來了。
現在我會在做不下去的時候,換一個簡單的任務來做,做完之後休息一會兒,回頭再去做那個難的,發現也可以做下去。
這裡面的原理是什麼,我也說不太清楚,但是確實好用。 第三,如果能及時看到行動的反饋,堅持起來就會更容易。這個方法是被《遊戲改變世界》這本書提示的。
《遊戲改變世界》這本書裡有一個章節說,玩家之所以能把幾
乎每一款遊戲都越玩越好,是因為他們能夠得到持續的反饋。這種瞬時的積極反饋讓玩家更加努力,更成功地完成艱鉅的挑戰。把我們本來就喜歡的事情變得更像遊戲,它能讓我們做得更好,讓我們把目光放得更為高遠。
遊戲和學習當然有不一樣的地方,遊戲幾乎每一個細節都在考慮玩家的喜好,生活中我們喜歡做的或者必須要做的事情不會這麼討好我們,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不好玩的無聊部分,但是反饋這個方法還是很好用的。
我喜歡寫東西,在寫這本書時也經歷過好幾段難以忍受的時 間,但是每次寫完發給編輯看,他都會給我一個反饋,有時候他會說真棒,有時候他覺得不好,這兩種反饋都能讓我忘我地投入下一段的寫作中,想要寫得更好或者糾正錯誤。
前段時間我考駕照在網上練習科目一的題目,每做完一套題, 一提交就能立刻看到分數。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達到96分,從晚上六點飯都沒吃一直練習到半夜兩點,一直聚精會神地做題,一點胖的感覺都沒有,直到看到那個96分彈出來才發現自己已經很累 了。這過程中只等著每次提交後的分數,有這個分數以及正誤,我就很有動力做下一套題,想得到更高的分數。
我深深感慨為什麼高考複習不這麼設計,不然我一定能考出亞洲考向世界。
讓自己的堅持有迴音,會讓很多堅持都變得不用咬牙切齒。 好勝心會讓你在聽到差評的時候更努力,成就感會讓你在聽到
好評的時候去繼續努力。
第四,週期性堅持。
不要讓努力變成一件永無止境的事情。
我們很習慣去下這樣的決心:從明天開始,早晨五點起床;從明天開始,每天都不吃晚飯。
好像一輩子都要這麼做,聽起來就很難辦到。
這樣只會讓你下意識地覺得努力的時間還有很長,或者覺得太難了而不想開始。
一定要給自己的堅持設計一個盡頭。
我每週只學習六天,沒有特殊情況的話,週日是絕對不會工作的。
所以我每次在週日之前,就會抓緊把自己的事情都做完,好在週日的時候可以全身心地放縱,也會把洗衣服、配鑰匙、去銀行之類的生活瑣事處理一下。
到了週一,也會覺得這周很快就會結束,堅持起來並不難。七天一個週期,一個週期一個週期來,不要想太多。
多堅持幾個週期,一年也就不知不覺地過完了。這裡還有一個小竅門。
為了避免週一進入學習狀態時不適應或者太痛苦,週日晚上就坐在桌子前去熟悉一下週一的事情,稍微做一點簡單的任務或者做
一個規劃。
因為是在週日學習,沒有任何壓力,而且做這種超出計劃的工作,心裡會自帶愉悅感,另外,因為週日已經開始工作了,週一就會很自然地進行下去,不會一下子不適應,因為無法投入學習和落後於計劃而感到焦慮。
第五,別去做任何一個你根本做不到的計劃。
你可能會說:切,誰會去做那種根本完不成的計劃啊。
我以前就總是這麼做而不自知,而且我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這麼做。
人在做計劃時會有一種奇特的快樂,彷彿自己已經完成了一樣。
例如,我最頹廢的那段時間,每天晚上都兩點入睡,第二天早上十點起床。
但是當我立志改變的時候,我能做出一個從早起六點到晚上十一點半的學習計劃,中間除了吃飯、午休的時間,全部都是學習。
這也是很多人做計劃的方式,喜歡把一天的時間全都規劃起來,看著滿滿的計劃表,內心非常滿足。
但是這樣一個沒有餘地的計劃,幾乎不可能完成。
中間但凡有什麼其他任務打斷了學習,就會造成當天計劃的失敗,而且即便咬牙堅持一兩天,也很難繼續。於是內心會充滿挫敗感。
我在高中的時候做錯的一件事情,就是總是想拿一個完不成的計劃要求自己,導致自己一直沒有成就感,越學越疲憊,學習成了一場自己與自己的鬥爭。
別去做一個根本完不成的計劃。
一定要結合自己現在的水平和實際情況去做一個“一定可以完成”的計劃,在時間上留一點餘地。
當你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輕鬆地毫不勉強地完成這個計劃之後, 再使用剩餘的時間去做點“加分題”。
這樣每天可以努力得多開心啊。
第六,找到那些做出錯誤決定的瞬間。
人荒廢自己的一天,有時候是毫無知覺的。
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在做每一個放縱的決定時都來回煎熬。
就像網路上一個日本節目裡,一個在減肥中的女人號稱自己在嚴格地節食,可就是瘦不下去,說自己可能是那種喝水都胖的體 質,結果隱形攝像機拍攝了她的一天,這大姐確實不吃飯,但是一把一把地吃乾果,一吃就是一斤。
《自控力》這本書提醒了我一個小方法:記錄自己失控的那些瞬間,找到自己失控的原因。
在過去減肥時,你總是莫名其妙地胡吃海塞一天。
現在,就去刻意地記錄一下,這一天裡都是哪些時刻控制不住自己去吃東西。
最後你發現自己在晚飯後最容易吃零食。
那麼每當到了晚上,你就要警惕了,因為你很容易在這個時間段吃東西。
當你知道有危險時,成功防備的機率就增大了。
然後你想想,自己是怎麼樣一步一步地把零食送到嘴裡的? 一般都是晚上想看電視,看電視時就忍不住往嘴裡塞東西
往
冰箱裡一看,全是喜歡吃的。
那麼你就想辦法把這個鏈條切斷,晚上儘量不去看電視,把冰箱裡的零食清理一下全部放上黃瓜。
《自控力》這本書還告訴我們,一定要善於使用“我想要”的力量。
當你動了念頭想要去吃東西的時候,你就反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我真正想要的是窈窕勻稱的身材,而不是巧克力。
這個小辦法偶爾會失靈,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有用的。
正因為“瘦”和“巧克力”比起來,“瘦”太遙遠了,不如眼前的“巧克力”衝擊力大,所以一定要把“瘦”調動到眼前來。
以上六點,有些看起來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我覺得有用的。只有去實踐這些內容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它們對自己的改變。
文章中提到的書,如果大家沒有讀過的話,可以抽時間讀一下。
除了這六點之外,還有幾點不值得展開的,我一併羅列給大家。
睡眠。睡得好自控能力會強,令人難過的是,這點我也是最近一年才體會到的,以前不是不知道晚睡的壞處,但是當我去觀察自己的自控力時,才發現,原來睡得好的話真的會讓我自控能力增 強。一般早睡早起時,第二天的上午都會把握得很好。
情緒。情緒低迷會讓我更容易犯懶,心情好但不激動時,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緒也是我們容易忽略的一個因素,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這個規律。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我自己很不喜歡去使用什麼時間管理的方法讓自己勤奮起來,管理時間這件事本身就有點浪費時間,尤其是嚴格地按照幾條几點去做。
我說的也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用,你們可以都去試試,找出其中對自己有用的小技巧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