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讓父母普遍頭疼的電腦遊戲,神爸是主動讓女兒玩的。因為神爸深知計算機是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必須掌握的工具。所以神爸在女兒上幼兒園期間就找來一些寓教於樂的小遊戲供女兒玩,讓她儘早熟悉計算機操作。

  女兒小學學了拼音,神爸就教給她正確的打字指法,並且教會了她用全拼輸入法輸入漢字。一開始神爸還想過是否教給她使用雙拼輸入法,因為用雙拼打字要比全拼快不少,但後來神爸放棄了這種想法,因為雙拼是將漢語拼音的聲、韻母各用一個英文字母表示,這容易干擾女兒對拼音的學習。所以直到女兒高中畢業的那個暑假,神爸才教會女兒輸入效率更高的雙拼輸入法。

  神爸家裡很早就買了電腦,並且從來不設密碼。把電腦放在客廳,這是神爸有意為之,為的是女兒上網時能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便於監督。女兒小學三年級時,要申請QQ號。當時神爸也猶豫過,擔心女兒和同學聊天影響學習。可又一想別的同學都有,她沒有,當同學們都在談論如何上網聊天時,女兒就沒有發言權,會被同學排斥,影響她和同學的正常交往。因為融洽的同學關係,對孩子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於是我們答應了女兒申請QQ號的要求,她成為我們家第一個擁有QQ號的。

  女兒有了QQ號,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腦和同學聊天,一段時間以後,我們發現苗頭不對,以神爸的安排,應該是先寫完作業才能玩。

  於是我們規定女兒只有星期五、星期六晚上才能上網一小時,做作業需要用電腦則不限時間。有時女兒也會一玩起來就忘了時間,我們就會提醒她。告訴她:“我們不反對你玩兒,但反對你沒有節制地玩兒。你是想讓我們禁止你玩兒呢?還是每週可以玩兩次?”

女兒當然知道哪個更上算,雖然不太情願,也會到時關電腦。當然女兒也會時不時地耍賴,要求再多玩會兒。神爸也會法外開恩,多給她五分鐘,十分鐘。等時間到了,她已經耍過一次賴,就不好意思再耍了,再讓她關機她也會聽。

  有時神爸還採取干擾的策略。以神爸玩遊戲的經驗,玩遊戲是有慣性的,只要一玩上就不容易停下來,事後還容易後悔,後悔浪費了許多時間。所以神爸發現女兒玩上癮的時候,就想辦法讓她離開電腦。

  神爸如果發現她在飯前玩電腦,神爸就會加快做飯的速度,一旦叫她吃飯,她就必須離開電腦了。神爸從來不說:“別玩遊戲了,吃飯吧。”而是直接說:“先吃飯了。”要讓女兒感到是因為該吃飯了不能玩遊戲了,而不是為了不讓她玩遊戲才說吃飯。要營造出吃飯是一家人的集體活動,只要家庭成員在家就要共同進餐的氛圍。女兒也曾說過:“你們先吃吧,我一會兒再吃。”神爸就會說:“那以後有什麼好事我們也不再等你了,你可想好了。”這時的女兒還在上小學,好吃的好玩的還需要我們帶著去。女兒雖然不情願,但也會馬上停下來吃飯,因為她知道神爸說到做到。有時神爸招呼女兒吃水果:“真好吃,快來!快來!來晚了就沒了。”有時是要求她陪神爸打羽毛球、散步。她不動,神爸就會說“你有事了,都要我陪你。我現在想打球了,你不陪我打,下次你想要我陪你幹什麼我也不去了。”女兒畢竟還小,她需要父母遠遠多於我們需要她,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在各個方面的幫助,也越怕失去父母的幫助。所以神爸這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招數在女兒小時候屢試不爽。

  神爸防止女兒沉迷於遊戲的另一個辦法是“融進去,帶出來”。所謂“融進去”,就是女兒玩什麼遊戲,神爸會讓女兒教我,和女兒一起玩,這樣神爸就知道女兒玩的是什麼遊戲,一旦神爸發現遊戲不是益智類的,神爸就會告訴她,這個太弱智了,一點都不好玩,讓她換一個,為的是教給女兒分辨什麼是好遊戲,什麼是不好的遊戲,把女兒從不好的遊戲中帶出來。

  當時女兒同學中流行養寵物的遊戲,神爸怕她沉迷其中,就用了“融進去,帶出來”的方法,神爸對女兒說:“好玩嗎?教教我怎麼玩。”等女兒教會了神爸,神爸瞭解到這款遊戲只是單純消磨時間的遊戲,沒有一點技術含量。於是神爸就對女兒說:“這遊戲太弱智了,我教給你一款好玩的遊戲。”於是,神爸給她調出事先裝好的推箱子游戲,教她玩兒,並且告訴她不燒腦的遊戲不是好遊戲。

有的孩子迷戀遊戲,按神爸來看完全是父母懶得陪孩子玩造成的。一次在汽車4S店,神爸見到一個三四歲的男孩拿著空調遙控摁來摁去,正在上網的父親連忙說:“別瞎動,動壞了該叫警察叔叔抓你了。”

“警察還會抓小孩嗎?”

“會呀!誰做壞事就抓誰。”

男孩放下了遙控器,躺倒在沙發上。前一秒還躺著,後一秒又趴下,再後來又跪著。父親說道:“你坐好了行不行?”

看男孩無動於衷,父親掏出手機說:“給你手機玩會兒遊戲吧,就只能玩一會兒。”顯然父親並不願意讓他玩,只是怕男孩亂跑不得已的下策。在神爸看來,父親的上策應該是陪著孩子玩。4S店裡有許多新車,大多數男孩對車都非常感興趣,完全可以帶著男孩參觀一下,藉機講解一些跟汽車相關的知識,總好過讓孩子玩手機遊戲。自己懶得陪孩子玩,就不要抱怨孩子將來遊戲成癮。

  神爸在家基本上不玩電腦遊戲,尤其是女兒在家的時候,神爸都是看看新聞,寫寫文章。我們以身作則不玩遊戲,才有資本約束孩子,要求孩子。

  有的父母怕孩子沉溺於網遊中不能自拔,所以乾脆不買電腦,有的買了電腦的也不安網線,不上網。有位母親對孩子說:“不讓你玩電腦,是想讓你安心學習,等你考上了大學就不再管你了。你願意玩再玩兒。”這種對孩子前緊後松的方法也是有很大問題的,孩子一旦脫離了父母的監控就可能失控,反而更容易沉溺於網遊。例如,有的孩子家裡不讓玩就偷偷去網咖玩;還有的上了大學,沒有了父母的監管,沉迷於電腦遊戲,最後多門不及格而被勸退。

  所以神爸認為,禁止孩子上網玩遊戲不是一個好辦法。人只有注射了疫苗才會對疾病產生抗體。如果孩子不接觸遊戲,就不會產生抗體,也就有不了免疫力,而且越禁止越想玩。國家一直在大力發展電子資訊產業,就說明該產業的益處遠大於它的弊處。在你堵的同時也讓你的孩子減少了學習計算機技術的機會。所以,堵不如疏。疏的最好辦法就是培養孩子有儘可能多的興趣愛好,用以分散孩子在電腦遊戲上的興趣。不讓孩子接觸遊戲和過於放縱孩子的極端做法都是不對的。

  我們限制女兒上網時間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女兒有很多興趣愛好,看書、追星,玩魔方、下五子棋、打撲克、游泳、打球、旅遊等等,在女兒看來這些興趣愛好遠比玩電腦遊戲好玩,有吸引力。當這些興趣愛好已經把她的業餘時間佔滿的時候,她也就無暇去光顧電腦遊戲了。也就是說,當我們限制孩子迷戀某個事物的時候,要有其它事物作為替代物,這樣的限制就容易成功。神爸雖然現在整天與電腦為伍,但早已多年不玩遊戲了。一方面神爸玩過遊戲知道遊戲是怎麼回事,另一方面神爸的興趣轉移到了其他方面,已經對電腦遊戲沒了興趣。

  神爸常看到一些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也沒有夢想,只知道渾渾噩噩地打電腦遊戲。神爸想最大的可能就是:在父母“玩會影響學習”的觀念下,這些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夢想的火花,逐漸被父母一一掐滅了,生活失去了快樂,他們只能從網路遊戲中找快樂,找自信,電腦遊戲成了他們唯一的興趣愛好。現實世界給不了他們想要的,他們就會從虛擬世界中找,用來逃避現實世界中的各種不如意。

任何先進科技都是雙刃劍,造原子彈的技術也可以用來造核電站,我們不能因為它們有壞的一面,就通通禁止。正確的做法是抑制其不好的一面,發揚其好的一面。

所以說,培養孩子擁有多種興趣愛好是抵禦網癮的良方。當孩子知道還有比網路遊戲更好玩的事可幹,他就不會沉迷於遊戲中不能自拔了。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有這3種“懂事”行為,長大後很可能情商低,家長別盲目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