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是智商的因素,有80%取決於情商。
這並不是什麼心靈雞湯或者信口雌黃,而是根據科學調研的結果,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對世界500強企業的200名中高層管理者進行詳細的採訪和調研,透過他們的人生軌跡得出了情商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更加重要的結果。
情商如此重要,家長們也是略有認識的,只不過在家長眼中情商高的孩子就是懂事的孩子,但其實成年人意義中的懂事並不一定和高情商完全掛鉤,尤其是孩子有以下三種“懂事”的行為,家長千萬別盲目欣喜,反而很可能是情商低的表現。
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一、過分為他人著想
有一種孩子他們可以說是當代孔融,在他們的世界裡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他們在做事的時候總是過分為別人著想,而忽視了自身意見的表達。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以後很可能成長為一個以別人的看法為基準做事的人,而沒有自己的目標自然就很難走得長遠,這種性格在兒童心理學上被叫做“討好型人格”,是一種不正確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典型心理。
二、從不向家長提意見
孩子總對家長提出意見,讓家長感到煩心事不懂事,那麼從不向家長提意見就是懂事了嗎?我看其實未必。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家長是不同的兩個人,其意識形態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內心一定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孩子不提出來並不代表孩子沒有意見,而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而在這種長期自我抑制當中,孩子很可能產生不正確的心理狀態,對孩子的未來成長反而不利。
三、內向自閉,寡言少語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吵吵鬧鬧的會讓人感到煩心,文靜內向的孩子相對來說更能讓家長覺得孩子懂事了,但其實這只是成年人的概念,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的寡言少語和自閉內向完全是因為他們缺少良好的社交能力,沒有勇氣和方法來與別人進行交流而已。
“懂事”不是衡量孩子情商的標準家長應該認識到,所謂懂事是一個錯誤的標準。“懂事”並不能用來衡量孩子的情商,“懂事”其實就是用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孩子在兒童的身份裡做出成年人的事情,固然可能讓成年人減少很多麻煩,但卻並不是一件能讓孩子的成長受益的事情,過早的接觸成年人的行為特色很可能限制孩子真正的情緒表達,導致情商低。
如何幫孩子提升情商一、教孩子認識、處理情緒
美國的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曾表示:情商主要包括五大方面:認識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處理人際關係、認識他人情緒。
而家長想要幫孩子提高情商,自然要在這5個方面做文章。所謂情商就是情緒商數,想要真正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長首先應該做的是教孩子認識情緒,處理情緒,管理情緒。
在這方面這套《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相信可以幫上各位家長的忙,這套注音讀本共計8冊,分別從孩子的性格教育,行為習慣,情緒管理,品格教育,財商教育,社會交往,逆商教育和性教育8個方向來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情商認識。
二、提高孩子待人接物能力
同時情緒的管理不只針對自身,也針對別人能夠敏銳的察覺別人的情緒,並進行良好的處理,同樣是情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提高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讓孩子面對他人不同的情緒時,也是提高孩子情商的重要途徑。而與之對應可以提高孩子社會能力的讀本,我比較推薦這套《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這套圖書全套共計6冊,從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緒能力,交往能力,親社會行為和積極主動性這6個方向出發,對孩子在情商方面可能遇到的問題方面可能有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的解析解答。
這套圖書的內容部分所採用的形式十分新穎,使用是兒童和親子共讀的形式,孩子用跨頁彩圖中所發生的情景故事來學習面對不同的情況應該如何做,而家長則可以根據左側的文字說明教孩子如何在不同的情景下做出正確的反應。